[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空间目标地质体追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2209.0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9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白俊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G01V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11218 | 代理人: | 郭韫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视化 三维空间 目标 质体 追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维地震储层预测及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空间目标地质体追踪方法,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来追踪(描述)目标地质体的空间分布,为钻井轨迹设计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背景技术
可视化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数据处理、图像显示等多项技术前缘综合性的技术,借助图形工作站的先进显示技术,可以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全方位的透视,不仅是质量监控手段,而且可以用于显示和描述地下诸多地质特征,无论是复杂构造还是地层沉积储层的变化,都可以实时显示在图形工作站上,为石油勘探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数据分析及成果表达的有效手段,三维可视化技术使传统的解释思路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改变,利用三维可视化对数据体进行三维空间自动追踪解释实现全三维解释,它可以使人们在一个充满三维动感的信息中,用真实静态或动态的图像,描述客观数据、实时处理和显示并及时有效的分析结果,从大量分散与复杂的数据中找到能够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及相互内在联系,更深刻地理解各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影响。随着计算机及图形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逐步走向成熟,而且已经成为储层预测与描述方法中的关键技术,它可以直接快速地显示和描述河道、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相带及厚砂层储层展布。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引入,使地震储层预测与描述研究工作达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真正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实质性跨越。
地震处理解释技术的进步对地质目标的刻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对于非均质性强的复杂地质体刻画的精度有限,尤其是对于砂体厚度小,横向变化较快,低孔、低渗储层的目标地质体预测与识别难度较大,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空间目标地质体追踪方法,针对常规地震资料三维可视化中对目标地质体描述精度不高,难以刻画砂体厚度小、横向变化较快、低孔、低渗的储层,应用受到限制等不足,提高目标地质体的描述精度,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三维可视化的数据展示功能,揭示出的目标地质体的空间赋存状态为地震资料的解释及后期钻井轨迹设计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和数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空间目标地质体追踪方法,利用时窗对目的层进行切割,得到目的层的一组层位面切片;对层位面切片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将表征目标地质体形态的地震属性作为优选属性;在该优选属性上勾勒出地质体在平面上的存在范围,继而利用数据相似性原理对目标地质体进行追踪得到地质体多边形区域;在完成对每一张层位面切片的解释后建立地质体模型,最终对建立的地质体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构造解释层位建立解释格架模型;
(2)在所述解释格架模型上按照准则对目的层进行切割,得到一组层位面切片;
(3)在一个层位面切片上勾勒出地质体的存在范围,该层位面切片上的属性值为优选属性,是输入的属性数据;
(4)在步骤(3)所勾勒出的多边形的范围内,利用数据相似性原理对目标地质体进行追踪,得到目标地质体在层位面切片上追踪的多边形区域;
(5)对所有层位面切片重复步骤(3)和步骤(4)得到所有层位面切片上追踪的多边形区域,即建立了地质体模型,然后对所述地质体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
所述步骤(1)是这样实现的:
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构造解释得到构造解释层位数据,将解释的层位依次从下至上放置,并保持其在地震剖面上的相对位置,这样所形成的层位和层位问的相互位置关系便构成了解释格架模型。
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准则包括:平行于顶界面等分、平行于底界面等分和顶底界面等分三种方式。
所述步骤(2)中所述对目的层进行切割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目的层的时窗长度和层位面切片的个数来计算层位面切片之间的时间间隔:设T表示目的层的时窗长度,N为要得到的层位面切片的个数,△t为层位面切片之间的时间间隔,则△t=N/T,△N的取值标准是要使得△t大于地震数据采样率;
从目的层的底界面开始,按照平行于顶界面等分、平行于底界面等分和顶底界面等分这三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以△t为间隔对目的层进行划分。
所述步骤(3)是这样实现的:
在层位面切片上选择关键脚点,这些关键脚点的连线构成一个多边形,该多边形能够将目标地质体包含在其内部。
所述步骤(4)是这样是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2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