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丝材退火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8618.3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0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韦青峰;刘刚;杨雄飞;黄德明;钟兵;王怀柳;陈永;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F1/18 | 分类号: | C22F1/18;C21D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婉婉;张苗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丝材 退火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丝材退火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钛及钛合金化学性质活泼,在加热状态下易吸氧、氢、氮等,因此在后面的工序中往往需要去除表面层,一般的此工艺为脱脂、碱洗、酸洗,因此工序多,工艺复杂,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目前国内生产钛丝的生产工艺为热轧后的钛线材,通过拉丝、脱脂、中间退火、碱洗、酸洗,再经拉丝、脱脂、退火、碱酸洗,直至成品。因此生产工艺繁琐,效率低,并且在表面处理时造成金属损失,以及操作不当,造成碱酸洗效果不良,退火时又再次造成氧化。
为了提高钛丝生产效率,用于钛丝材的退火处理的方法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钛丝材生产过程中,工序繁杂、生产效率低、金属损失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钛丝材退火处理的方法,通过使用该方法,能够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金属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钛丝材退火处理的方法,其中,所述钛丝材的退火在退火装置中进行,其特征在于,该退火处理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冷却部,该冷却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壁上;石英管,该石英管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冷却部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内壁相对的第二内壁上,且在该石英管上的靠近冷却部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口,在该石英管上的靠近第二内壁的位置设置有出气口;输送通道,该输送通道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壁延伸至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壁,并且从内部贯穿所述冷却部和所述石英管;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缠绕在所述石英管的外周;其中,通过所述石英管上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向石英管中导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使钛丝材通过输送通道,其中,在钛丝材通过所述石英管过程中,通过感应线圈对所述钛丝材进行加热,使钛丝材的温度控制在500-900℃,且所述钛丝材通过输送通道的速度为0.2m/min~1.5m/min。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夹层的壳体,在壳体的表面具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
优选地,所述冷却部内部具有冷却介质通路,所述冷却介质通路与所述输送通道不连通。
优选地,所述石英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前端口部,所述前端口部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退火处理装置还包括温度测定单元,所述设置有温度测定单元以插入到石英管内的方式进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冷却部为石墨块或铜块。
更优选地,所述冷却部为石墨块。
优选地,通过感应线圈对所述钛丝材进行加热,使钛丝材的温度控制在650-800℃。
优选地,石英管中惰性气体的压力为1.1-1.3大气压。
优选地,所述冷却部使得通过所述冷却部后的钛丝材的温度为10-200℃。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钛丝材退火处理的方法,只需将线材(拉丝坯料)进行碱酸洗,其后的拉丝生产过程中无需碱洗、酸洗工序,从而能够减少工序、提高效率。并且由于减少了碱酸洗造成的金属损失,减少了碱酸液的使用,从而成本低,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退火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退火处理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1;冷却部2,该冷却部2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内壁上;石英管3,该石英管3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冷却部2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与所述第一内壁相对的第二内壁上,且在该石英管3上的靠近冷却部2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口31,在该石英管3上的靠近第二内壁的位置设置有出气口32;输送通道4,该输送通道4从所述壳体1的第二内壁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第一内壁,并且从内部贯穿所述冷却部2和所述石英管3;感应线圈5,该感应线圈5缠绕在所述石英管3的外周。
根据本发明,所述壳体1的内部容纳有所述冷却部2、石英管3、感应线圈5、温度测定单元7。为了防止所述壳体1在后述的感应线圈5作用下过热,优选所述壳体1为夹层的壳体,且在壳体的表面具有冷却介质入口11和冷却介质出口12。所述冷却介质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冷却介质,例如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86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