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细纤维擦拭带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28153.1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2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霞;张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4B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擦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细纤维擦拭带,具体涉及一种由涤锦超细纤维形成的擦拭带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印刷设备、精密设备、机电等行业中,设备表面的油污、灰尘等对设备性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一般在生产过程中都配有自动擦拭装置用来清洁。而在自动擦拭装置上使用的擦拭带主要是由无纺布类以及机针织物类擦拭布切割而成。无纺布类擦拭布使用天然木浆和聚酯纤维为原料经水刺法加工成无纺布形成特有的木浆/聚脂双层结构,但由于无纺布特有的结构,强力比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比较容易断裂外,还容易产生纤维屑,造成二次污染。而机针织物类擦拭布包括普通纤维类与超细纤维类,其中超细纤维类由于手感柔软、擦拭效果较为优越,更受消费者的欢迎。但为了得到优越的开纤效果需要长时间、高浓度碱减量,这就容易带来的紧密度降低油污易渗透以及过度减量使得擦拭布过软不适合作为擦拭带使用等问题;特别是聚酯超细纤维擦拭布的藏污纳垢的空间不足、保水性相对较差,因而不太适合作为擦拭带使用。
CN201110385396中公开了一种高密度超细纤维擦拭布,通过使用涤锦复合纱形成织物,再进行精炼-减量-苯甲醇处理-定型后得到擦拭布。但众所周知所用的苯甲醇如果直接排放的话,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而进行回收处理的话,耗时耗力耗能源,增加了成本。苯甲醇处理后的擦拭布在强力方面会有部分的损失,而且这样的面料与水或者溶剂接触时容易伸长。
另外,擦拭布切割成擦拭带时,除了要具备较好的擦拭效果、保水性等性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日本特开平11-276398中公开了一种以高收缩丝作为经纱,以超细纤维卷缩丝作为纬纱的擦拭带,纬纱为由海岛复合纱开纤后得到超细纤维。海岛纤维由于本身在织造和加工中容易产生毛羽,导致发尘量较高,而且纬纱多浮于织物表面,这样的影响会更大;另外切割时使用的是热切割,同样会造成发尘量高,而且容易出现熔融硬块、划伤擦拭布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擦拭效果(油污等不易渗透)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低发尘量、尺寸稳定性佳、生产方法简单环保且不伤害被擦拭物表面的自动化设备用超细纤维擦拭带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为了得到较高的擦拭性能以及低发尘量,使用的是单丝纤度在0.01~0.5旦尼尔之间的100%涤锦超细纤维织物。涤锦复合纱在碱处理前单丝不会分开,织造比较容易,而后加工时只需通过一步减量加工即可获得超细纤维,而且仅是布面进行完全开纤处理,所以所得织物的发尘量较低。涤锦超细复合纱通过后加工的碱减量使得锦纶和涤纶的接触面发生剪切移位、分开而得到单丝纤度在0.01~0.5旦尼尔之间超细纤维,形成无数个微型“口袋”,不会伤害被擦拭物的表面、蓬松度好、手感丰满。 涤锦复合超细纤维为完全分割型或n+1分割型。涤锦复合长丝中的锦纶含量不得低于20重量%。如果锦纶含量少于20重量%的话,开纤效果低,最终产品上也不能充分体现出锦纶的优越吸水性。
单丝纤度的计算方法:
单丝纤度(D)≈(纤维的纤度/F数/分割后的单丝根数)
本发明的涤锦超细纤维织物,可以是机织物也可以是针织物。机织物组织如斜纹组织、皱组织等;而针织物中优选使用粗细不同的两种纱线配列编造成致密柔软的变化双罗纹组织。机织物具有良好尺寸稳定性的同时,通过开纤后形成的类似“口袋”的效果,达到良好的擦拭性能;变化双罗纹组织在保证接触表面的相对平滑,也可对施加的擦拭力给予一些缓冲,保护被擦拭面。如果擦拭需要使用一些溶剂时,可以采用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针织组织,这样溶解有污物的溶剂可以被擦拭布上的凹凸形成的“口袋”带走,避免对擦拭物造成二次污染。
本发明中超细纤维织物的经纱总纤度(经纱的纤度*经纱的密度)与纬纱总纤度(纬纱的纤度*纬纱的密度)之间的比值为0.75~1.5,在此范围内可以确保擦拭带的尺寸稳定性和擦拭性能。当经纱总纤度与纬纱总纤度之间的比值小于0.75时,虽然做成擦拭带时对擦拭性能上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在加工过程中纬向的洗净尺寸稳定性会很差;当经纱总纤度与纬纱总纤度之间的比值大于1.5时,做成擦拭带后除了对擦拭性能上有较大的影响外,同样在加工过程中经向的洗净尺寸稳定性也会很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81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