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吡唑醚菌酯和硅氟唑的热雾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4206.2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3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鲁栋梁;张晨晓;钟秋平;杨斌;李茂莲;林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47/24 | 分类号: | A01N47/24;A01N25/18;A01P3/00;A01N43/653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地址: | 53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唑 醚菌酯 硅氟唑 热雾剂 | ||
本申请是“含吡唑醚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热雾剂”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2年5月23日,申请号为201210162308.7,发明名称为含吡唑醚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热雾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热雾剂。
背景技术
热雾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农药制剂,它具有无需兑水、利用率高、吸附力强、工效高、不易产生药害等特点、特别适合干旱缺水地区以及果园、大棚、高大林木如橡胶树等的使用。现有的热雾剂如公开号CN10132249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广谱杀菌的苯醚甲环唑热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苯醚甲环唑热雾剂的原料及组成为:1~40%苯醚甲环唑、5~30%表面活性剂、0.1~3%增效剂、0.01~2%稳定剂、余量为溶剂。该喷雾剂对白粉病、黑星病、炭疽病、锈病、叶斑病等病害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该喷雾剂的有效成分仅为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虽然其杀菌谱广,药效较高,但由于该有效成分长期单一大量使用,易使病菌产生了较强的抗性,不利于药效的进一步提高,增加了病菌防治的难度。又如公开号为CN10209041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以腈菌唑、咪鲜胺为有效成分的腈菌唑-咪鲜胺热雾剂,其原料和组成为:腈菌唑2.5~10份,咪鲜胺3~15份,助溶剂0~20份,溶剂补足至100份。该发明通过腈菌唑和咪鲜胺的复配,综合了两类杀菌剂的优点,但其仅针对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治较好,防治效果达89%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毒性低、对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好的含吡唑醚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热雾剂。
本发明所述的含吡唑醚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热雾剂,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其中,三唑类杀菌剂选自三唑酮、硅氟唑、亚胺唑、戊菌唑、烯唑醇和联苯三唑醇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含吡唑醚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热雾剂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
以上技术方案中: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700#)、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当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为其中两种以上物质的组合时,它们之间的配比可以是任意配比。
所述的溶剂为选自极性溶剂、芳烃类溶剂和植物油类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其中,所述的极性溶剂可以是选自苯乙酮、苯甲醇、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正已醇和正辛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芳烃类溶剂可以是选自三甲苯、邻二氯苯、二线油、重油和丁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植物油类溶剂可以是选自大豆油、棉籽油、菜籽油、蓖麻油、松节油或酯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其中酯化植物油为油酸甲酯或油酸乙酯等。当溶剂的选择为其中两种以上物质的组合时,它们之间的配比可以是任意配比。
本发明所述热雾剂按现有常规工艺进行制备,具体可以是:按配比称取原料,先将溶剂投入反应釜中,开启反应釜搅拌器,在搅拌条件下投入吡唑醚菌酯及三唑类杀菌剂,待完全溶解后(约10分钟),再投入表面活性剂,然后继续搅拌15~60分钟,得到均匀透明的油状产品即为本发明所述的热雾剂。
作为有效成分之一的吡唑醚菌酯,又叫唑菌胺酯,化学名称:N-{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最大的特点为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已被美国EPA列为“减小风险的候选药剂”。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锁住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ATP的合成,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能量导致细胞死亡;它能控制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性、治疗性和局部内吸及渗透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被广泛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葡萄、蔬菜、马铃薯、香蕉、柠檬、咖啡、果树、核桃、茶树、烟草、观赏植物、草坪及其他大田作物上的病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42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动力高效水净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沉淀池集泥机泥耙高度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