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珍珠梅的快速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23883.2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4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通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珍珠 快速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珍珠梅组织培养的快繁方法,属于植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珍珠梅[Sorbariasorbifolia(L. )A.Br]为珠梅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是庭园栽培观赏和城市绿化的优良花木,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喜光、耐阴、耐旱、耐低温、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朝鲜、日本、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出产,以其茎皮、枝条和果穗入药,具有活血去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骨折、跌打损伤、关节扭伤、红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珍珠梅也具有抗衰老、抑瘤、消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等作用。珍珠梅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枝条扦插、分根繁殖、组培快繁等,其中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为优质珍珠梅苗木的快速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珍珠梅的快速繁殖方法,由该方法所制备得到的珍珠梅增殖系数高,成活率高,可以为大田大规模种植提供种苗。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
取珍珠梅的种子,放入灭菌后的蛭石里,放在光照培养箱里,定期浇灌营养液,4天后种子萌发,两周后长出无菌苗,获得的珍珠梅无菌苗切去根部,接入到MS+GA32mg/L+NAA 0.3mg/L+TDZ1mg/L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增殖培养,继代培养3代后接种在3/4MS+NAA0.5mg/L +多胺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培养条件PH=5.8,光照强度2000lx,光期12h,暗期12h,取生根后的珍珠梅试管苗进行炼苗培养,首先取出珍珠梅试管苗洗去根部的培养基,放入灭菌后的营养土中,放置在光照培养箱里,光照8000lx,光期14h,暗期10h,温度29℃,盖上封口膜保湿,定期浇水,培养两周后,移入温室培养,移栽苗床,蛭石:沙壤土=4:6,覆盖三层薄膜,培养20天左右,移栽入野外。
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珍珠梅幼苗成活率为94%,周期短,产量大,能耗少,利于大规模种植。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珍珠梅的种子,放入灭菌后的蛭石里,放在光照培养箱里,定期浇灌营养液,4天后种子萌发,两周后长出无菌苗,获得的珍珠梅无菌苗切去根部,接入到MS+GA31mg/L+NAA 0.1mg/L+TDZ0.5mg/L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增殖培养,继代培养3代后接种在1/4MS+NAA0.5mg/L +多胺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培养条件PH=5.8,光照强度2000lx,光期12h,暗期12h,取生根后的珍珠梅试管苗进行炼苗培养,首先取出珍珠梅试管苗洗去根部的培养基,放入灭菌后的营养土中,放置在光照培养箱里,光照8000lx,光期14h,暗期10h,温度29℃,盖上封口膜保湿,定期浇水,培养两周后,移入温室培养,移栽苗床,蛭石:沙壤土=4:6,覆盖三层薄膜,培养20天左右,移栽入野外,成活率为87%。
实施例2
取珍珠梅的种子,放入灭菌后的蛭石里,放在光照培养箱里,定期浇灌营养液,4天后种子萌发,两周后长出无菌苗,获得的珍珠梅无菌苗切去根部,接入到MS+GA32mg/L+NAA 0.1mg/L+TDZ1.5mg/L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增殖培养,继代培养3代后接种在1/2MS+NAA0.5mg/L +多胺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培养条件PH=5.8,光照强度2000lx,光期12h,暗期12h,取生根后的珍珠梅试管苗进行炼苗培养,首先取出珍珠梅试管苗洗去根部的培养基,放入灭菌后的营养土中,放置在光照培养箱里,光照8000lx,光期14h,暗期10h,温度29℃,盖上封口膜保湿,定期浇水,培养两周后,移入温室培养,移栽苗床,蛭石:沙壤土=4:6,覆盖三层薄膜,培养20天左右,移栽入野外,成活率为90%。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通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通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3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卡盘装置
- 下一篇:信息处理设备及方法、终端设备以及信息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