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智能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1912.1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2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邵明義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明義 |
主分类号: | H05B1/00 | 分类号: | H05B1/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智能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时的电热设备一般包括电热主体及电热座,通过电热座给电热主体,如电热壶等进行加热。该电热座只能在有市电的情况下才能对电热主体进行加热,使用不够方便灵活。
针对上述问题,亟待一种移动式智能控制器,使用没有空间限制、灵活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智能控制器,使用没有空间限制、灵活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移动式智能控制器,包括底壳、壳盖、微电脑智能核心板及高容量锂电池,所述底壳中开设有电池容纳腔,所述电池容纳腔的开口处设有电池盖,所述高容量锂电池置于所述电池容纳腔内,所述微电脑智能核心板置于所述底壳中对应所述电池容纳腔的上方并与所述高容量锂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微电脑智能核心板上设有电热凸座、充电连接口及若干功能按键,所述底壳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充电连接口相接通的连接口通孔,所述壳盖对应所述电热凸座、所述功能按键分别开设有凸座通孔及若干功能按键通孔,所述壳盖固定罩盖于所述底壳上,所述电热凸座自所述凸座通孔伸出,所述功能按键自对应的所述功能按键通孔伸出。
所述微电脑智能核心板上还设有低压输出接口,所述底壳设有与所述低压输出接口相接通的低压输出接口通孔。该低压输出接口可连接低压用电设备,如手机、电热毯及照明灯等,使移动式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功能多样化。
所述移动式智能控制器还包括防水圈,所述防水圈套设于所述电热凸座上对应所述凸座通孔处。用于防止外界水滴进入壳盖滴至微电脑智能核心板上,避免微电脑智能核心板因短路而烧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移动式智能控制器设有移动充电的高容量锂电池,使用没有空间限制,灵活方便。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式智能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式智能控制器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以及图2,本发明移动式智能控制器100包括底壳10、壳盖20、微电脑智能核心板30及高容量锂电池40。
所述底壳10中开设有电池容纳腔11,所述电池容纳腔11的开口111处设有电池盖112,所述高容量锂电池40置于所述电池容纳腔11内。所述微电脑智能核心板30置于所述底壳10中对应所述电池容纳腔11的上方并与所述高容量锂电池40电性连接。 所述微电脑智能核心板30上设有电热凸座31、充电连接口32及若干功能按键33。所述底壳10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充电连接口32相接通的连接口通孔12,该充电连接口32连接外部移动电源,用于给高容量锂电池40充电。所述壳盖20对应所述电热凸座31、所述功能按键33分别开设有凸座通孔21及若干功能按键通孔22。所述壳盖20固定罩盖于所述底壳10上,所述电容热凸座31自所述凸座通孔21伸出,所述功能按键33自对应的所述功能按键通孔22伸出。该电热凸座31可连接各种电热或制冷设备,如咖啡杯、保温壶、保温杯等,给各种电热或制冷设备提供可调的电源动力。
较佳者,所述微电脑智能核心板30上还设有低压输出接口34。所述底壳10设有与所述低压输出接口34相接通的低压输出接口通孔13。该低压输出接口34可连接各种低压用电设备,如手机、电热毯及照明灯等,为各种低压用电设备提供电源动力,使移动式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功能多样化。
较佳者,所述移动式智能控制器100还包括防水圈50。所述防水圈50套设于所述电热凸座31上对应所述凸座通孔21处。该防水圈50用于防止外界水滴进入壳盖20滴至微电脑智能核心板30上,避免微电脑智能核心板30因短路而烧坏。
本发明移动式智能控制器设有移动充电的高容量锂电池,使用没有空间限制,灵活方便。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明義,未经邵明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1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