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安全与同步自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8194.2 | 申请日: | 2013-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4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欢欢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1/0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1 | 代理人: | 凌信景 |
地址: | 528478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安全 同步 自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电梯自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安全与同步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电梯的应用日益增多, 但是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电梯安全钳打滑、电梯在高速下降或上升过程中坠落等,由此而引发的电梯安全事故日渐增多,通常乘坐电梯人员由于电梯故障而被封闭在电梯轿厢内,对人生安全带来极大的危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解救电梯被困人员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外援救助,通过外部工程人员用电梯钥匙打开电梯,利用曳引机救人,有时候甚至通过破拆电梯层门救人等其它外援方式来解救人员。这种方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效率低,耗费时间长,对被困人员的人生安全有极大隐患,同时可能对电梯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电梯自救装置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安全与同步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同步装置,自救装置和同步检测装置,所述电梯轿厢同步装置通过升降导轨上的齿条与电梯轿厢连接,所述自救装置通过电梯轿厢内部的离合器与电梯轿厢同步装置连接,所述同步检测装置一端与电梯轿厢连接,另一端与电梯轿厢同步装置的固定部分连接。此电梯安全与同步自救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了与电梯轿厢同步运行,准确定位电梯轿厢,且在不破坏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电梯被困人员可在停电、电梯吊绳断裂或其它电梯故障时,由人力轻松驱动电梯致安全位置或出口,实现自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轿厢吊绳运行时的稳定性。不仅效率高,耗费时间短,而且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及时解救电梯被困人员,保证被困人员的人生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安全与同步自救装置,使其克服现有解救电梯被困人员的技术中,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效率低,耗费时间长,对被困人员的人生安全有极大隐患,同时可能对电梯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等缺陷。实现了所述电梯安全与同步自救装置与电梯轿厢同步运行,准确定位电梯轿厢,且在不破坏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电梯被困人员可在停电、电梯吊绳断或其它电梯故障时,由人力轻松驱动电梯致安全位置或出口,实现自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轿厢吊绳运行时的稳定性。不仅效率高,耗费时间短,而且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及时解救电梯被困人员,保证被困人员的人生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安全与同步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同步装置,自救装置和同步检测装置,所述电梯轿厢同步装置通过升降导轨上的齿条与电梯轿厢连接,所述自救装置通过离合器与电梯轿厢同步装置连接,所述同步检测装置一端与电梯轿厢连接,另一端与电梯轿厢同步装置的固定部分连接。
其中,所述电梯轿厢同步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和涡轮涡杆机械组,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涡杆,从而带动涡轮及与涡轮联动的同步齿轮,涡轮联动的同步齿轮与电梯轿厢升降导轨上的齿条同步运行,从而实现电梯轿厢同步装置与电梯轿厢同步运行。所述伺服电机只提供涡轮联动同步齿轮与电梯轿厢同步运行时的动力,不提供电梯轿厢升降动力,当电梯其它部分出现故障使电梯失速时,因涡轮无法驱动涡杆,以至轿厢是不能移动的。
所述自救装置由涡轮涡杆机械组和离合器组成,所述自救装置的涡轮与电梯轿厢同步装置的涡杆之间由离合器连接,通过启动所述离合器,由人力驱动自救装置的涡杆带动自救装置的涡轮,达到人力驱动轿厢移动,从而实现自救的目的。由于涡轮涡杆的特点是只需在涡杆输入很小的力即可驱动比自身大几倍至几十倍的力,可根据轿厢重量及载重量选择涡轮与涡杆的力比,通过所述自救装置,电梯被困人员可以轻松移动轿厢从而达到自救目的。
所述自救装置的涡轮涡杆机械组和电梯轿厢同步装置的涡轮涡杆机械组是两个原理相同但独立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欢欢,未经陈欢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81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