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叉缝隙馈电双频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17794.7 | 申请日: | 2013-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6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应璐;邹越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璐 |
主分类号: | H01Q9/04 | 分类号: | H01Q9/04;H01Q13/10;H01Q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缝隙 馈电 双频 极化 介质 谐振器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谐振器天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叉缝隙馈电双频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对介质谐振器天线进行了大量研究,介质谐振器天线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重量轻和宽带等。今天,对圆极化天线的需求日益增长,因为圆极化系统不易受大气极化偏转作用的影响,在收发天线的放置上更灵活。因此,许多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被提出。然而,这些设计中大多数是单频带的设计,只有非常有限的研究是针对双频带圆极化天线的。介绍了一种双馈双频带圆极化天线,但它需要正交耦合器提供两路正交信号,因此,显著增大了系统的体积。提出了一种单馈双频圆极化介质天线的设计。长方体介质块的两个对角被切掉,激励起了两组正交模式,由此,获得了圆极化场。现有的低频带和高频带的轴比带宽分别为5.2%和1.4%,但是,对某些应用来说,这个带宽有点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宽比较宽的交叉缝隙馈电双频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长方体介质谐振器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介质谐振器天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10,尺寸为a=18mm,b=58mm和d=10mm;介质块被放置在一个由50欧姆微带线馈电的交叉缝隙上;缝隙的宽度为W=1mm,两臂长度分别为L1=19mm和L2=10mm;微带线的宽度为Wf=4.7mm,探出天线中心的长度为Ls=17mm;交叉缝隙被蚀刻在15×15cm2的覆铜介质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介质板厚度为h=1.57mm,相对介电常数为εrs=2.33。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天线的长宽比很大。低频带和高频带的3-dB轴比带宽测量值分别为15.1%和2.4%。在低频段主极化为左旋圆极化,而在高频段主极化为右旋圆极化。天线在通带内的增益为2.1dBi-5.3dBi。因此,该天线在卫星通信收发共用天线应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介质板、2为介质谐振天线、3为介质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长方体介质谐振器天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介质谐振器天线2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10,尺寸为a=18mm,b=58mm和d=10mm;介质块3被放置在一个由50欧姆微带线馈电的交叉缝隙上;缝隙的宽度为W=1mm,两臂长度分别为L1=19mm和L2=10mm;微带线的宽度为Wf=4.7mm,探出天线中心的长度为Ls=17mm;交叉缝隙被蚀刻在15×15cm2的覆铜介质板1上。
所述的介质板厚度为h=1.57mm,相对介电常数为εrs=2.33。
该天线低频带和高频带的3-dB轴比带宽分别为19.7%和6.1%,是目前所知的带宽最宽的单馈双频带圆极化。该天线的长宽比很大,基模、高次模和的谐振频率非常靠近。通过调整交叉缝隙两臂的长度,三组方向、相位均正交的模式被激励起来,圆极化模式和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低频带;圆极化模式构成了高频带。
在低频段内,主极化方向左旋,轴向方向上左旋圆极化场比右旋圆极化场大39dB;然而在高频段内,主极化方向为右旋,轴向方向上右旋圆极化场比左旋圆极化场大18dB。通带内,天线轴向的增益介于2.1dBi和5.3dBi之间。高频段内的增益峰值高于低频段内的峰值,这是因为电尺寸大的天线能够提供更大的增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璐,未经应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77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