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发条式自动关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7109.0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0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洋 |
主分类号: | E05F1/08 | 分类号: | E05F1/08;E05B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发条 自动 关窗 | ||
本发明要求了本国优先权,在先申请专利名称为:电磁发条式自动关窗器,在先专利申请号为:201320543533.5,专利申请日为:2013-9-3。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关窗器材自动控制领域,具体地讲就是电磁发条式自动关窗器。
背景技术
人们为了更新室内空气,在外出或上班期间,时常将窗子开启,如遇下雨情况,主人很难能及时回家将窗子关闭。这样,雨水很可能通过开启的窗子淋进室内,轻则损坏地板、衣物,重则引起地板渗水、墙壁脱皮,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在雨天能及时关闭窗子,而又不影响人们外出及工作,人们发明了由马达控制的自动关窗器,但由于马达输出功率恒定,对窗子施以恒定的加速度,在窗子即将关闭时速度很快,力量很大,极易损坏窗框及玻璃,以至于造成更大经济损失。同时,马达驱动耗用大量电能;也存在着机械结构复杂,安装困难的不利因素,实用性差,以至于难以推广。
针对以上马达驱动的关窗器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电磁发条式自动关窗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由电磁发条式自动关窗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电磁发条式自动关窗器主要包括外壳、发条、钢丝线轮、钢丝线、止动轮、止动插销、转轴、电磁铁、电路板、电池仓、感应触发导线。其中,钢丝线轮及两侧发条、止动轮都套接在转轴上,转轴两端与外壳相连并能自由转动;
感应触发导线与电路板相连接;
所述的感应触发导线为两组导线,其中一组为雨水感应导线,另一组为风速感应导线;
所述的风速感应导线与风扇电连接,当风扇的转速达到设定值时,风速感应器启动,将该信号传递到电路控制板,起到关闭窗户的目的;
止动插销上设有电源开关;
所述止动轮边缘内侧有多个条幅,止动插销半固定在外壳上,外露部分为插销推柄,止动插销能上下移动一定空间,上移时,插销前端插入止动轮的条幅间隙内,整个转轴及上面的钢丝线轮都不能转动;电磁铁在止动插销下端,并与电池仓内电池及电路板相连接。感应触发导线末端伸至窗外,钢丝线末端设有挂钩。
所述的关窗器与底座是分离的,底座通过螺钉或其他方式固定在某一位置后,将关窗器通过底座的凹槽直接插入即可。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易安装使用,节能环保,成本低廉,便于推广普及。由于运用发条张力作功原理,在窗子开始关闭时力量大,快要关闭时,随着发条的复位势能减弱,拉动窗扇的力减小,实现轻缓的关闭动作,保证了不会对窗框及玻璃的损坏,使用安全。
本发明适用于内外开式或左右开式窗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不带底座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图2是带底座的自动关窗器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固定孔,3—钢丝线,4—电池仓,5—转轴,6—发条,7—钢丝线轮,8—止动轮,9—止动插销,10—电磁铁,11—电路板,12—感应触发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电磁发条式自动关窗器主要包括外壳1、发条6、钢丝线轮7、钢丝线3、止动轮8、止动插销9、转轴5、电磁铁10、电路板11、电池仓4、感应触发导线12。其中,钢丝线轮7及两侧发条6、止动轮8都套接在转轴5上,转轴5两端与外壳1相连并能自由转动;
感应触发导线12与电路板11相连接;
止动插销9上设有电源开关;
所述止动轮8边缘内侧有多个条幅,止动插销9半固定在外壳1上,外露部分为插销推柄,止动插销9能上下移动一定空间,上移时,止动插销9前端插入止动轮8的条幅间隙内,整个转轴5及上面的钢丝线轮7都不能转动;电磁铁10在止动插销9下端,并与电池仓4内电池及电路板11相连接。感应触发导线12末端伸至窗外,钢丝线3末端设有挂钩。
将自动关窗器通过固定孔2固定在窗子内框上,感应触发导线12末端伸至窗外。当人们外出时,打开窗子,将钢丝线3拉出并将末端挂钩挂在开启的窗子的固定孔内,推上止动插销9,电源开启。钢丝线3向外拉伸时,带动钢丝线轮7转动,转轴5随之转动,两组发条6收紧,止动轮8也跟随转动,当拉到一定程度后,上推止动插销9,止动插销9的前端插入止动轮8的条幅间隙内,止动轮8保持静止状态。此时发条6收紧后处于紧张状态,具有较大的复位势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洋,未经汪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71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