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6014.9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5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开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唐邦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13/00 | 分类号: | A47B13/00;A47B5/04;A47B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2415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体 间隙 消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品和一些工业产品中常常存在着具有相互转动关系的结构,两个具有相互转动关系的转动体在一转动机构的驱动下相互间通过转动而相互贴合或相互分离,在做相互贴合转动时,往往由于转动机构转动不到位,会产生转动间隙,使两转动体不能完全贴合。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麻将机,为了便于运输和在非使用状态时节省放置空间,一些麻将机的桌面做成可翻转的。在非使用状态时将桌面能翻转到基本与地面垂直的状态,使之能搁置于一边,使用时再通过桌面下部支撑座内的转动机构驱动桌面转向水平位置,直至与支撑座上平面完全贴合。但转动机构往往很难准确地使桌面转动到位,一般不会转动过了,因为那样会产生运动干涉,常常留有间隙,由此桌面不易呈水平状态,而桌面与支撑座之间一旦存在转动间隙,当桌面四侧的人伏在桌面上时,桌面会产生跷动,使桌面不平稳,压于桌面一侧常常会嘎嘎作响,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如若在一些工业产品上存在这样的转动间隙,不但会带来产品质量问题,更甚者会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具体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设置于具有相互转动关系的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之间,且第一转动体由电机驱动的传动机构带动做相对第二转动体的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间隙消除装置包括杠杆、外拉力弹簧、内压缩弹簧、设有上下活塞腔的缸体、相互连接并分别置于所述上、下活塞腔内的上活塞和下活塞以及点触开关,所述第一转动体上设有销钉,所述缸体置于第二转动体上,下活塞腔内置有阻尼油,下活塞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该孔用于连通由下活塞分隔的下活塞腔,所述内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下活塞和缸体的底端连接,所述杠杆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体上,形成以转动连接点为受力支点的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所述外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转动体和杠杆的所述第二力臂,第二力臂的端部可抵接上活塞,所述第一力臂端部与所述销钉相对应,所述点触开关设于上活塞的上方。
所述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体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的蜗轮连接并可绕蜗轮转动中心相对第二转动体转动;或所述第一转动体与齿轮传动机构中的输出齿轮连接并可绕输出齿轮转动中心相对第二转动体转动。
所述转动间隙消除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转动间隙消除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下活塞腔的腔口处与下活塞密封连接。
所述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触点开关串接在所述电机的电源电路上。
所述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杠杆上第二力臂受力处设有凹槽,所述外拉力弹簧通过拉环挂接于该凹槽中,将外拉力弹簧的拉力施加于杠杆上,形成第二力臂。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增设了一项“保险”措施,利用装置中上活塞的机械运动使触点开关一小段时间内处于闭合状态,使得第一翻转体在翻转至第二翻转体位置时,增加一小段传动机构的工作时间,消除二者间的间隙,增加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图1所示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于第一翻转体开始闭合时的A向示意图。
图2为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处于图3所示状态时延迟开关缸体内部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于第一翻转体将要闭合时的A向示意图。
图4为麻将机折叠机构处于图5所示状态时延迟开关缸体内部的机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于第一翻转体完全闭合时的A向示意图。
图6为翻转体间隙消除装置处于图7所示状态时延迟开关缸体内部的机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第二翻转体间蜗轮蜗杆的传动结构。
图8为第一、第二翻转体间齿轮的传动结构。
图中, 1-缸体,2-上活塞,3-下活塞,4-外拉力弹簧,5-内压缩弹簧,6-密封圈,7-阻尼油,8-杠杆,9-连通孔,10-销钉,11-上活塞腔,12-下活塞腔,13-点触开关,14-第二翻转体,15-第一翻转体,16-点触开关,17-拉环,18-凹槽,19-蜗轮,20-蜗杆,21-电机,22-从动齿,23-主动齿,24-电机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唐邦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唐邦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6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式地震自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葛根茉莉花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