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局部镀膜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5842.0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9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强;季杰;苏跃红;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19/00 | 分类号: | G02B1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局部 镀膜 实体 复合 抛物面 聚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确切地说是实体复合抛物面型低倍聚焦下的太阳能聚光器。
背景技术
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CPC(Welford and Winston, 1978)是一种依据边缘光线原理设计的低聚光比非成像聚光器,可将接受角范围内的入射光线按理想聚光比收集到吸收体上。尤其在低倍聚焦的情况下,CPC不需要跟踪系统,可以固定安装。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作为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的一种,不同于槽式的镜面反射结构,它采用折射率大于1的透明的材料制成。入射光线由于透明材料的折射作用,进入聚光器后入射角度变小,从而等效于扩大了聚光器的接收角。相关研究表明光线在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两侧曲面与空气接触时可发生全反射,从而可以避免镜面反射带来的反射损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聚光器的光学性能。经过模拟研究,当光线入射角接近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接受角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光线都发生全反射,主要体现在聚光器两侧表面的底部区域。并且随着光线入射角的逐渐变大,不发生全反射的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变大,导致光学效率在一定范围内的下降,从而致使系统性能在整个光学接受角范围内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聚光器接收角较小,入射光线接近接受角时光学损失明显增加,安装需要跟踪系统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局部镀反射膜的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
具体结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局部镀膜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包括聚光器本体,所述聚光器本体为横截面呈梯形的六面体,所述梯形的两侧腰部对应着聚光器本体的两侧面;聚光器本体的两侧面为复合抛物面,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聚光器本体的材料为透明材料;聚光器本体两侧的复合抛物面的下部分别镀有反射膜,且每一侧反射膜的下端边缘止于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的底面边缘处。
以聚光器本体的底面为基准,反射膜的高度为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高度的1/6~1/7。
所述反射膜材料为高反射铝或银或者其他反射材料,反射膜厚度为0.5mmm以下;
所述透明材料折射率大于 小于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利用折射作用,与槽型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相比增加了聚光器接收角,不需要跟踪,节约了大量跟踪成本;
(2)本发明中涉及的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未镀膜部分可发生全反射作用,与现有的槽型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相比大大减少了由镜面反射损失导致的光学效率下降;
(3)本发明中涉及的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镀膜部分可将入射角接近聚光器接收角的光线反射至聚光器底部,较非镀膜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而言在接受角范围内性能更加稳定;
(4)局部镀膜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由一定硬度透明材料所制,结构稳定,不需要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原理图。
上图中序号:聚光器本体1、反射膜2、复合抛物面3、顶面4、底面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局部镀膜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包括聚光器本体1,聚光器本体1为横截面呈梯形的六面体,所述梯形的两侧腰部分别对应着聚光器本体1的两侧面;聚光器本体1的两侧面为复合抛物面3,顶面4和底面5均为平面;聚光器本体1的材料为透明材料,透明材料折射率取值范围大于小于2。
聚光器本体1两侧的复合抛物面3的下部分别镀有反射膜2,反射膜2材料为高反射铝,厚度为0.4mm。每一侧反射膜2的下端边缘止于局部镀膜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的底面边缘处,以聚光器本体1的底面5为基准,反射膜2的高度为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高度的1/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3所示,光线经过聚光器本体1的顶面4发生折射现象,一部分照射在非镀膜的区域,由于全反射作用最终到达底面5,一部分照射在镀膜的区域,由于反射膜2的镜面反射作用同样最终到达底面5。
本发明利用光线经过透明材料发生折射的特点,进一步扩大了聚光器的接收角,同时利用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的全反射效应和局部镀膜的方法,在聚光器接受角以内保证了光学性能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反射膜材料为银,厚度为0.2mm,反射膜的高度为实体复合抛物面型聚光器高度的1/6。
其它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5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