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抗拉渔网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5734.3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0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顾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太宇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44 | 分类号: | D02G3/44;D02G3/36;D02G3/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渔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具,尤其是一种抗拉强度较高的新型渔网线。
背景技术
随着渔业的不断发展,对渔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广泛使用的渔网,其质量不仅决定于其本身的编织工艺,更取决于用于编织渔网的渔网线的性能特性,按渔网线的结构可以分为单丝、捻丝和编线三大类,单丝是指其直径在0.1-1.5毫米的单根长丝;捻丝是指将线股2、3或者4股捻合制成的线。而且有单捻线、复捻线和复合捻线等类型;编丝主要由若干根偶数线股(如6,8,12,16根)、成对或者单双股配合相互交叉穿插或者编制而成的线,因此在编线中央有线芯的为芯编线,无线芯的为无芯编线,无论是哪种渔网线,其结构特性直接决定了其抗拉等关键性能指标;现实际使用中,由于渔网线的抗拉强度不够,在捕鱼过程中,在遇到渔网挂于水草或捕到较大鱼时,渔网线常出现断线等现象,导致整个渔网报废,增加了捕鱼作业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抗拉渔网线,其结构简单,抗拉强度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抗拉渔网线,包括主线体;所述主线体的外圆带有螺旋状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带有副线体,所述副线体与所述主线体通过粘结剂结成一体后包裹于外层线体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主线体为铜线或铅线;
所述所述弧形凹槽的半径与副线体一致,所述弧形凹槽的深度为副线体半径的1/3~1/2;
所述主线体上缠绕的副线体根数为15~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副线体呈螺旋状嵌于主线体的弧形凹槽内,同时通过粘结剂粘结为一体,有效地增加了钓鱼线整体的抗拉强度,而且结构简单,其抗拉强度为相同材质同等直径线体抗拉强度的8-10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主线体1,主线体1的外圆带有螺旋状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带有副线体2,副线体2与主线体1通过粘结剂结成一体后包裹于外层线体3内,为了能够使线体快速下沉,减小或省去鱼坠,优选地,主线体1的材质采用铅线或铜线,而且方便在主线体1上制作出所述弧形凹槽,减小或省去鱼坠,可提供线体的隐蔽性;所述弧形凹槽的半径与副线体2一致,有利于副线体2与主线体1的配合度,同时所述弧形凹槽的深度为副线体半径的1/3~1/2,可以使副线体2与主线体1结合后的线体强度达到最优,用于将副线体2与主线体1粘结为一体的粘结剂采用现有技术中制作线体常用的粘结剂即可,优选地,主线体1上缠绕的副线体2的根数为15~25,可以在保证线体具体足够强度的情况下,简化其结构,即使主线体1出现断丝的情况,副线体2也可保证线体整体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为扩大渔网的使用范围,外层线体3采用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非亲水且耐腐蚀的材质。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太宇线业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太宇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57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罩密封条
- 下一篇:一种后排门触开关保护罩及其后排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