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良散热性能的轮胎胶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2983.7 | 申请日: | 2013-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9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蓝农谷农产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K13/02;C08K3/06;C08K5/39;C08K3/04;C08K3/36;C08K5/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613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良 散热 性能 轮胎 胶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巨型全钢丝子午线工程轮胎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良散热性能的轮胎胶料。
背景技术
巨型全钢丝子午线工程轮胎是大型矿山等场所采矿等运输物料车辆的轮胎。由于巨型轮胎胎面部分的断面包括胎面、胎面基部胶、带束层、胎体和过渡层以及气密层,整个断面厚度尺寸大,属于橡胶制品中的极厚制品。
巨型轮胎使用条件相当恶劣,负载量特别大,轮胎断面各部分尺寸大,轮胎使用过程中轮胎内部特别是胎面基部胶料高生热不易散出,大大地降低了轮胎使用寿命。经验表明,巨型轮胎使用寿命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胎面、基部胶料内部生热的高低。如何设计出生热较低的胎面基部胶料配方,就能够大幅度提高巨型轮胎的使用寿命。
目前,巨胎胎面基部胶料配方,多使用生热较高的炭黑补强体系和不耐热老化的传统硫磺硫化体系。炭黑补强体系在轮胎行驶过程中使用全炭黑补强的胶料生热特别快。传统硫磺硫化体系(2.5份硫磺0.6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的单硫键少,生成的交联键多是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的双硫键和多硫键,胶料抗硫化返原性差,物理性能减低特别明显。这种配方设计的胶料生热高,大大降低了轮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轮胎散热性能差导致的轮胎使用寿命短的缺点,提供一种优良散热性能的轮胎胶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优良散热性能的轮胎胶料,轮胎胶料配方中采用全天然橡胶配以半有效硫化体系和补强体系,该半有效硫化体系包含有按以下重量份数共混的组分:一种优良散热性能的轮胎胶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中采用全天然橡胶配以半有效硫化体系和补强体系,该半有效硫化体系包含有按以下重量份数共混的组分:(a)硫磺2.3~2.8份(b)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0.5~0.8份;该补强体系采用炭黑/白炭黑/硅烷偶联剂补强体系,该补强体系包含有按以下重量份数共混的组分:(a)炭黑25~35份 (b)白炭黑15~25份(c)纯硅烷偶联剂Si-69 2.2~2.6份。
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具有韧性高、生热低和弹性好、高强度的胎面、基部胶料新配方。改进后的新配方生胶和防老化等体系与原配方大致不变,主要对胶料补强体系和硫化体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实验室测试的白炭黑胶料的δ值比炭黑胶料的δ值低,可以看出使用全炭黑补强的胶料生热特别快,而使用白炭黑补强的胶料生热就很低。改进后的新配方生热比改进前的配方降低了40%。使用硅烷偶联剂Si-69对白炭黑进行改性,解决了白炭黑与胶料的亲和性,改善了胶料的加工性能。同时可使胶料的定伸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等物理机械性能提高,起到防止胶料热老化作用。采用半有效硫化体系,耐热的单键较多,不耐热的双硫键和多硫键较少,胶料的物理性能在胶料生热较高时仍然保持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半有效硫化体系各组分重量份数如下:(a)硫磺2.3份(b)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0.5份;补强体系各组分重量份数如下: (a)炭黑25份 (b)白炭黑15份(c)纯硅烷偶联剂Si-69 2.2份。
实施例2
半有效硫化体系各组分重量份数如下:(a)硫磺2.8份(b)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0.8份;补强体系各组分重量份数如下: (a)炭黑35份 (b)白炭黑25份(c)纯硅烷偶联剂Si-69 2.6份。
实施例3
半有效硫化体系各组分重量份数如下:(a)硫磺2.5份(b)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0.6份;补强体系各组分重量份数如下: (a)炭黑30份 (b)白炭黑20份(c)纯硅烷偶联剂Si-69 2.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蓝农谷农产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蓝农谷农产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29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