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辅助气管插管口咽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2230.6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5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韩传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传宝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气管 管口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气管插管口咽撑开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行经口气管插管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口咽狭小、喉头水肿等患者,口咽和声门等解剖结构不能暴露,造成气管插管困难,目前的办法是借助喉镜在直视下暴露声门后,将导管经口腔插入气管内。但是由于喉镜是单一方向提拉口咽组织而起到暴露作用,不具备扩张、撑开咽喉部位的作用,显露声门仍比较困难,特别是在临床急救时,如果不能及时成功地插入气管导管,患者常面临生命危险。即使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金标准”的纤维支气管镜,也需要一定的口咽暴露空间来显示和引导插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辅助气管插管口咽撑开器,在临床上施行气管插管术时能够帮助撑开口咽部位,快速充分暴露声门,从而快速插管,利于患者抢救。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辅助气管插管口咽撑开器,包括通过转轴铰接在一起的下撑板和上撑板,所述的转轴上套装一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下撑板和上撑板卡接,所述的下撑板上具有气管导管插入长通孔。
所述的辅助气管插管口咽撑开器,所述的下撑板和上撑板之间设置有定位卡子。
所述的辅助气管插管口咽撑开器,所述的定位卡子包括卡套,所述的卡套的一端套装在所述的下撑板上,所述的卡套的两端具有与上撑板紧密贴合的倒齿。
所述的辅助气管插管口咽撑开器,所述的下撑板的下端内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通过内置在所述的下撑板中的数据线连接显示屏,所述的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的上撑板或者下撑板的上端。
所述的辅助气管插管口咽撑开器,所述的下撑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位于所述的转轴下部,所述的上撑板位于所述的转轴以下的部分能够内嵌在所述的凹槽里面。
所述的辅助气管插管口咽撑开器,所述的下撑板和所述的上撑板呈弧形弯曲,所述的下撑板和所述的上撑板的下端为圆弧状。
所述的辅助气管插管口咽撑开器,所述的气管导管插入长通孔的宽度为1-2cm。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时能够起到撑开口咽部组织的作用,使得声门充分暴露,特别是对于口咽狭小、喉头水肿等插管困难的患者,能够起到及时抢救的作用,节省了插管时间。
2.本发明的下撑板和上撑板之间设置有定位卡子,在用本发明的撑开器撑开患者的口咽部组织后,定位卡子能够固定住下撑板和上撑板的张开度,以方便后绪的气管插管操作。
3.为了避免在插管的过程中误将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本发明的下撑板的下端内侧设置有摄像头,能够方便清晰地观察插管的方向和位置。本发明的摄像头的数据线内置在所述的下撑板中,既不影响插管操作,又可使操作可视化,使插管操作更准确,效率更高。
4.本发明下撑板上在所述的转轴下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的上撑板位于所述的转轴以下的部分能够内嵌在所述的凹槽里面,这样的结构设计既能方便撑开器顺利插入口咽部,又能避免夹到患者口咽部的软组织。
5. 本发明的下撑板和上撑板的下端都设计为圆弧状,且边缘顺畅、光滑,避免锐角在插入过程中对患者口咽部的戳伤。
6. 由于气管导管插入长通孔的宽度过于狭窄会使得插管困难,而气管导管插入长通孔的宽度过大,患者口咽部的软组织会进入气管导管插入长通孔,同样会影响气管导管的插入,因此本发明人经过多次临床试验发现,气管插入长通孔的宽度为1-2cm最佳。
7.由于本发明为了辅助经口气管插管,为了更符合人体结构的特点,使得经口插入气管更加容易,本发明的下撑板和上撑板设计为圆弧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为了使得各个部件的表达更加清楚,图中的撑开器处于半撑开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定位卡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轴,2、下撑板,3、上撑板,4、扭簧,5、长通孔,6、定位卡子,7、红外摄像头,8、显示屏,9、凹槽,6-1、卡套,6-2、倒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传宝,未经韩传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2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滤机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厌氧菌取样及菌种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