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棒材穿水冷却稳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1823.0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5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棒材穿 水冷 稳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材的冷却领域,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小棒材的穿水冷却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轧小棒材的生产线上,为了提高钢筋性能等级,目前是通过对轧后的成品钢筋进行冷却以提高钢筋力学性能。
小棒材对穿水冷却的水压要求比较高,一般普遍为1.8Mpa-2.5 Mpa之间,钢筋穿水冷却的用水量,根据不同钢种和规格,一般在100m3/h-500m3/h之间。
目前,很多钢厂为了节省投资,对于冷却系统中的穿水冷却装置普遍采用恒速供水泵,其为三用一备或二用一备。但是,因为恒速供水泵与用水量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恒速供水泵电机经常被憋坏,同时也容易造成穿水冷却设备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棒材穿水冷却稳定装置,保证系统供水管路的压力稳定,减轻用户的投资,同时方便设备维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棒材穿水冷却稳定装置,包括有供水泵和穿水冷却装置,所述供水泵与穿水冷却装置通过供水管连接,在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持压泄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泵为恒速供水泵,所述恒速供水泵设置在水泵房内。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由主供水管和多个分支供水管组成,多个所述分支供水管分别与主供水管连接,每个所述分支供水管连接一个穿水冷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穿水冷却装置为四个并分别与四个所述分支供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穿水冷却装置的下部设置有回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持压泄压阀设置在分支供水管上,所述持压泄压阀的排水口相对于回水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回水池通过回流管与水泵房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供水管道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地,在所述分支供水管上还设置有压力表。
本发明在供水主管路上,增加了持压泄压阀,这样即使供水泵的供水量与用水的需求量不匹配时,多余的水也可以通过持压泄压阀排出,保证了穿水冷却系统的稳定性和供水泵的经济性,保证了供水管路的恒压,避免了供水泵和设备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小棒材穿水冷却稳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水泵房,2.供水泵,3.主供水管,4.分支供水管,5.流量调节阀,6压力表,7.持压泄压阀,8.穿水冷却装置,9.回水池,10.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棒材穿水冷却稳定装置,包括有供水泵2和穿水冷却装置8,所述供水泵2与穿水冷却装置8通过供水管连接,在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持压泄压阀7。
所述供水泵2为恒速供水泵2,所述恒速供水泵2一般设置在水泵房1内,本实施例中,水泵房1内设置有多个供水泵2,多个供水泵2通过较长的供水管向生产现场的穿水冷却装置8供水。由操作人员根据穿水冷却装置8所需的水量,确认开启的供水泵2的台数。
生产现场的操作人员,根据生产经验对某个特定规格的钢种,一般采用特定的冷却用水量和固定的冷却水压力,以保持生产螺纹钢性能的稳定性。当穿水冷却装置8的用水量与恒速供水泵2的供水量不平衡时(如恒速供水泵提供的水量大于穿水冷却装置用水量约40m3/h),多余的冷却用水会使供水管的压力升高,当水压超过持压泄压阀7的设定值时,持压泄压阀7会自动打开,将多余的冷却用水排出,保证供水管路的恒压,避免供水泵2和设备因压力过大而损坏。
本发明的所述供水管由主供水管3和多个分支供水管4组成,多个所述分支供水管4分别与主供水管3连接。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钢材能够同时冷却,并确保在冷却时各性能的稳定性,所述分支供水管4为四个,所述穿水冷却装置8为四个并分别与四个分支供水管4连接。
如果将冷却用水直接排出到自然环境中,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本发明在所述穿水冷却装置8的下部设置有回水池9,所述回水池9通过回流管10与水泵房1连接,冷却水在回水池9收集并回流进入水泵房1,经过沉淀后,上层冷却水被恒速供水泵2重复利用,继续对钢材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1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