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翼伞无人机用新型高效切口翼型及其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0562.0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7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龚翠翠;司亮;马祥森;陈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1/036 | 分类号: | B64C31/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新型 高效 切口 及其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翼伞无人机用冲压翼伞翼剖面,具体涉及到一种翼伞无人机用切口翼型。本发明除了适用于翼伞无人机,也适用于其它冲压翼伞的设计制造。
背景技术
翼伞无人机技术是利用冲压翼伞替代传统机翼,为翼伞无人机提供升力,形成的一类新型无人机。冲压翼伞受到平面形状,开伞特性的因素的限制,不能像传统固定机翼一样进行气动参数优化设计,因此,切口翼型的优化设计成为提高翼伞无人机气动性能的关键,其性能和效率对冲压翼伞的性能具有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冲压翼伞的开伞与翼伞无人机飞行性能。
高性能翼型的研究是冲压翼伞发展的一项基础研究。高升力、低阻力、失速迎角大,最大升阻比高,充气效果好,充气刚度大等是冲压翼伞切口翼型所追求的目标。传统的切口翼型基本是在CLARK-Y与利斯曼7808为基础翼型,进行前缘开口形成,这些切口翼型的升力不够大,失速迎角不够大,而且最大厚度不够大。因此设计一种气动效率高、厚度大的切口翼型十分必要。
由于翼伞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很低,通常选择低速翼型,如CLARK-Y或者NACA四位数字翼型改型。早期翼伞的翼型是CLARK-Y,80年代出现一种称为利斯曼的翼型,它有优于CLARK-Y的使用性能滑翔比大约增加0.2~0.4,但气动效率仍然不够好。改进型封闭前缘翼伞,已经不在沿用普通的CLARK-Y翼型,而是采用能减小诱导阻力的LS(1)翼剖面。目前,我国冲压翼伞切口翼型多为在CLARK-Y翼型基础上进行前缘切口设计的翼型。作为冲压翼伞翼剖面,CLARK-Y切口翼型存在以下缺点:
(1)最大弯度位置靠前,容易造成气动载荷沿弦向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近前缘处,使得伞绳受力不均匀;
(2)下翼面平直,前缘切口的起点位置在弦线最前缘点之上,容易造成翼伞上表面过早分离,如图1所示;
(3)CLARK-Y切口翼型在小迎角状态失速,失速迎角约为5°,如图2所示,不利于最大升阻比的使用,气动效率降低,同时也使冲压翼伞的俯仰状态控制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克服CLARK-Y切口翼型的不足,设计新型高效切口翼型,该翼型为低速高升力翼型,具有失速迎角大、失速特性好、沿弦向气动载荷分布均匀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选择高气动效率的基础翼型,将前缘按一定角度和高度设计前缘切口,并进行前缘切口参数优化设计。
基础翼型选择:选择适合的翼型作为基础翼型是十分关键的,必须同时兼顾空气动力性能和冲压翼伞的结构特点。从空气动力性能方面考虑,要求翼型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平缓失速特性、在操纵后缘下偏状态有较宽的稳定迎角范围;同时兼顾冲压翼伞结构、工艺要求。表1为低速飞行时部分翼型的升组特性(Re=300000,α=6°),数据表明GA(W)-1、E387(A)、E387(C)、E387(E)、Goe 417a、LRN1007(B)具有较高气动效率。
表1 部分翼型的升组特性(Re=300000)
本发明中的基础翼型选择GA(W)-1翼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GA(W)-1翼型是由计算空气动力学方法设计的先进高升力翼型。从空气动力性能与几何特征方面讲,具有如下特点:
①上表面前缘半径大,以减小大迎角下负压峰值,并因此推迟翼型失速;
②翼型上表面比较平坦,载荷分布均匀;
③翼型在靠近后缘处下表面有较大的弯度,并具有上下表面斜率近似相等的钝后缘。
其次,从作为冲压翼伞基础翼型几何结构的角度讲,GA(W)-1翼型有如下优点:
①GA(W)-1翼型上下翼面较平坦,气流可以更平缓通过,载荷分布均匀,伞绳受力均匀;
②翼型厚度较大,具有17%的相对厚度。相比而言,传统的CLARK-Y翼伞翼型的相对厚度为11.7%。相对厚度大,充气空间相对大,同时可以提高翼伞充气效率以及充气刚度;
③翼型前缘半径大,气流更不容易分离,伞衣更容易缝精确。
切口翼型切口参数优化设计考虑前缘切口角度和切口高度两个方面。二者是互相关联的,当切口起点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则切口角度和切口高度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未经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0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