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射线机限束器叶片驱动装置及X射线机限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0225.1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2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熊璟;张磊;刘勇;李生广;陈垦;李志成;陈鸣闽;王丽艳;孟书先;谢耀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A61B6/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宋鹰武;沈祖锋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线 机限束器 叶片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和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X射线机限束器叶片驱动装置及X射线机限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器械领域X射线机得到广泛的应用,而限束器作为X射线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起到调节X射线照射范围的作用,其能够屏蔽部分多余的X射线以最大限度的减少X射线对于被拍摄者和操作人员的伤害,同时还能减少产生二次射线的区域,提高透视或者拍摄的清晰度。因此限束器对于X射线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传统的医用X射线机限束器多为手动机构,其操作不便,效率较低,有效的减少设备调节时间对于临床诊断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于X射线接收端为平板探测器的情况,方形视野的限束器是必须的,一个具有良好调节性能的限束器无疑能够很大程度提高X射线机的工作效率。传统的限束器手动控制,效率不高,给操作者带来不便。个别新型的限束器克服了传统类限束器的缺点,但结构复杂,维修不便,多以钢丝导轨、弹簧、带传动实现叶片的联动,控制精度不能准确把握,精度较低且成本比较高。
张颖利等人一种医用X光限束器遮光机构专利号(201120565125.0)采用电机驱动主动轮与同步齿带啮合进而通过齿带带动遮光板在导杆方向做开合运动,其可调节性能较好。但是由于齿带在传动过程中较容易松动,导致叶片移动距离难以准确把握,需要额外的添加调整块来进行带涨紧,相较于齿轮传动操作稍显繁琐,且精度不高。
宋志仙一种医用X射线机的限束器专利号(201220020090.7)通过带传动使主动轮带动从动轮旋转,在从动带轮上安装固定有遮光装置的转盘,通过设置有旋向相反螺纹的丝杠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遮光板的开合运动。其操作相对简单,可操控性好,转盘可进行360°的旋转,但是存在与发明1同样的缺陷,而对于与遮光板行径垂直方向的X光线此装置无法进行屏蔽,降低了控制精度。同时,丝杠以及直线导轨的成本都比较高。
杨武生限束器开口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限束器和X射线系统专利号(200910141786.8)利用凸轮上的凸轮槽带动固连有销的叶片支架运动,并最终转化为叶片的开合运动,其成本较低,从两个方向实现了对X射线照射范围的控制。但是,仍属传统类限束器,手动控制,无法实现远距离调节,效率不高,并且对于叶片开合大小达到要求时并没有相应的固定设施。
传统类的限束器多采用手动进行控制,操作不便,效率不高。一般的新型的叶片驱动装置结构复杂,维修不便,使用成本较高。个别新型的限束器如专利201120006465.X公布的X射线机限束器双层叶片驱动装置以及201120006469.8公布的X射线机限束器的单层叶片驱动装置克服了上述的缺点,采用钢丝导轨以及弹簧实现对限束器叶片的驱动,但由于弹簧容易产生疲劳,造成弹性精度的降低,无法准确达到叶片的联动而引起控制精度的降低。同时,目前已有的限束器多以钢丝导轨、弹簧、带传动实现叶片的联动,其控制精度难以准确把握,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叶片驱动装置结构复杂,维修不便,使用成本较高,以及多以钢丝导轨、弹簧、带传动实现叶片的联动,其控制精度难以准确把握,精度较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X射线机限束器叶片驱动装置,不仅使得X射线的照射范围方形可调,能较好控制叶片移动的精度,还减少了限位开关的使用,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便于使用维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X射线机限束器叶片驱动装置,包括以下部分:
基板1、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1上的导轨10和11、左叶片2和右叶片9、偏心轮5和7、叶片竖向挡板20、固定连接于所述叶片竖向挡板20上的推杆4和8、固定连接所述基板1以及所述叶片竖向挡板20的弹簧3和30、连接于所述基板1背侧的支架16、固定连接于所述背侧支架16的电机100、主动轮13、从动轮15以及处在所述主动轮13和所述从动轮15之间的介动齿轮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02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凡士林油纱布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强烈抗喷雾漂移的悬浮剂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