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孔剖面岩土体分层变形光纤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99092.0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8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施斌;魏广庆;朴春德;童恒金;卢毅;席均;孙义杰;刘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剖面 岩土 分层 变形 光纤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土体的变形测量方法,具体是一种钻孔剖面岩土体分层变形光纤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资源的开采往往容易引起岩土体变形,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等灾害。特别是煤矿开采形成的巷道和采空区,周围的岩土体受力发生变化,造成土层变形、顶板脱落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用钻孔观测通道测量各层岩土体的变形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选择有效的钻孔剖面岩土体变形测量方法尤其重要。
现有的土体变形测量技术中,大范围监测技术主要有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水准测量等,其中INSAR技术是一种新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对同一地区采用干涉法记录图像和相位的回波信号,获取地表面三维物理几何特征,通过对比两幅SAR图像的相位差获得干涉图像,进而从干涉条纹中获取地面高程数据,从而实现沉降监测。GPS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对一个地区进行三边测量定位,根据定位获取的地面高程数据实现沉降监测。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技术可实现较大范围内的沉降监测,主要用于区域性的沉降监测研究。小范围监测技术主要有传统的水准测量、基岩标以及分层标等方法。水准测量又称“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可在较小范围的沉降监测中获得较高的监测精度。基岩标和分层标监测技术是通过埋设基岩标和分层标,监测以基岩面为水准点的各土层压缩(膨胀)量,从而获取各土层的变形量和地面沉降量。
上述监测技术中INSAR、GPS、水准测量不能用于岩土体分层变形测量。基岩标和分层标可以实现各岩土体的分层变形测量,但该技术属于传统点式测量,具有实施难度较大、数据量有限和传感密度较低等不足。本发明是针对岩土体分层变形监测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的一种钻孔剖面岩土体分层变形光纤测量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针对岩土体分层变形常规监测方法和手段的不足,提出一种钻孔剖面岩土体分层变形光纤测量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一为钻孔成孔:选择测量点,采用钻机进行全取芯钻进,形成一个钻孔;
步骤二为放置光缆:成孔后,采用钻杆将带有配重导锤的分布式感测光纤送入钻孔中,所述送入过程中,控制钻杆下沉速度为0.1m/s-0.5m/s,并通过钢丝绳控制配重导锤下沉;所述光纤是带有护套的光纤或采用二次封装的光纤,感测光纤与导锤固定,感测光纤的中部缠绕在导锤上,在导锤的两侧对称部位形成一个“U”字型回路,对光纤与导锤头部固定处进行热缩保护;钻孔内同时布置二根光纤,其中一根是温度校正光纤;所述钻孔的直径范围是130-200mm。
步骤三为封孔耦合:光纤植入后,采用拌入膨润土的细砂进行回填封孔,所述回填封孔步骤或者替换采用为使用高标号水泥添加细骨料和速凝剂进分段注浆,每段长度为2-3米;所述回填的过程中感测光纤处于拉直状态;将头部的尾纤进行熔接之后归并到钻孔孔口处设置的箱子里进行保护,回填后在孔口架设固定感测光纤的滑轮;
步骤四为观测:感测光纤周围岩土体形变时,通过BOTDR/A或BOFDA测量感测光纤的应变分布,获取钻孔剖面相应位置的应变分布情况,将获取的应变沿着光纤进行相应位置的积分得出深部岩土体各个土层的变形情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了钻孔剖面岩土体分层变形分布式测量,克服传统测量技术如基岩标和分层标测点不连续的缺陷;
2)采用了直埋式和土料回填钻孔方法进行布设,可使光纤与周围土体协调变形,准确测量岩土体各层变形情况;
3)该方法可以监测到整个钻孔剖面上各点的应力变化值,可对岩土体中产生变形的土层实现精确定位;
4)钻孔剖面岩土体分层变形光纤测量方法采用封装光纤和光信号,可以克服测量区域潮湿、酸、碱、温差大等恶劣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钻孔剖面直埋式光纤分布式测量方法示意图
附图2为配重导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本方法如下:
步骤一为钻孔成孔:首先选择一个测量点,采用钻机进行全取芯钻进,形成一定深度的孔,钻孔的深度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需要时可以达到上百米;同时对钻孔土层进行编录,编录用于在观测中更好的掌握不同土层的测试效果;附图1中,用不同图案表示钻孔两边不同质地的土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9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