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板计算机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91330.3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4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肖晖;杜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6 | 分类号: | G06F1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勍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计算机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测试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平板计算机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平板计算机(英文: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简称Tablet PC、Flat Pc、Tablet、Slates),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计算机,以触控式屏幕作为基本的输入装置。它拥有的触控式屏幕(也称为数字板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触控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使用者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辨识、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辨识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如果该机型配备的话)。平板计算机由比尔·盖茨提出,应支持来自Intel、AMD和ARM的芯片架构,从微软提出的平板计算机概念产品上看,平板计算机就是一款无须翻盖、没有键盘、小到放入女士的手提袋,但却功能完整的PC。
目前的平板计算机外设的接口种类和数量较少,一般只有USB接口,由于接口种类和数量少,测试过程中,外接测量设备比较困难(比如外接PIO口控制治具动作)。再者,功测程序全部运行在平板计算机上,测试效率较低,且当测试规格切换时,需要更新机台内的测试程序,比较繁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方式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提升测试效率,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平板计算机测试系统,以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平板计算机测试系统包含主机与待测平板计算机。主机执行伺服端功能测试程序,用以产生测试指令;待测平板计算机执行客户端功能测试程序,用以取得测试指令并配合主机测试待测平板计算机的功能,进而回传测试结果至主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将一部分功测程序(即,伺服端功能测试程序)运行在主机上,另一部分功测程序(即,客户端功能测试程序),当主机需要待测平板计算机配合时,将命令发送至待测平板计算机以请求待测平板计算机做相应动作,而待测平板计算机内的功测程序可以和主机上的功测程序同步运行,提升测试效率;以及
2、平板计算机测得的一些数据需要判别是否在规格内,可以将数据传输至主机后由伺服端功能测试程序判别,利用这种方式,当规格切换时,只需要修改主机内的配置档案即可,而不需要更新平板内的程序,简化测试过程。
以下将以实施方式对上述的说明作详细的描述,并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图2中的步骤250、260的流程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5是图4中的步骤450、460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符号的说明如下:
100:平板计算机测试系统
110:主机
111、112、121、122:互联网协议端口
120:待测平板计算机
210–527: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所附的图式及以下所述各种实施例,图式中相同的号码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组件与步骤并未描述于实施例中,以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计算机测试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板计算机测试系统100包括主机110与待测平板计算机120。主机110可为个人计算机(PC)或服务器,待测平板计算机120所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为微软窗口系统(如:windows8)、安卓(Android)或其它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13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