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的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89009.1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2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霞;陈春勇;谢建勇;向辉;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5 | 分类号: | G01N2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粒 火山 灰质 泥岩 鉴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的鉴定方法,属于岩石品种鉴定技术领域,一种在偏光显微镜下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粒级(粒径小于0.01mm的)火山尘凝灰质泥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的鉴定方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368--2000《岩石薄片鉴定》为基础进行的。
该方法的缺点是,鉴定微粒级火山尘凝灰岩和泥质岩很难区分。由于组成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中的泥岩碎屑和火山尘凝灰质碎屑都很细,粒径均小于0.01mm,在偏光显微镜下均成集合体分布,每个单体均为针尖状。根本无法区分单个微细矿物的形态和干涉色,因此很难将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碎屑岩与泥岩碎屑区分开,容易造成岩石鉴定出错。岩性是评价储层电性、含油性和物性关系的基础。
倘若岩性定性不准确,就无法对整个储层的性质进行讨论,也无法确定出岩性、电性、含油性和物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严重影响石油勘探开发找油方向以及新油田的发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的鉴定方法,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的方法。
一种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的鉴定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包括:步骤1、将碎屑岩岩样的岩石薄片置于正交偏光显微镜的视域中;
步骤2、选取5倍物镜;
步骤3、将载物台向右转45度,使待测矿物处于一、三象限中并处于消光现象;
步骤4、在显微镜相应的位置插上石膏试板;
步骤5、测定一、三象限待测矿物x1的干涉色为一级灰白干涉色和待测矿物y1的干涉色为紫色干涉色;
步骤6、目估视域中一、三象限待测矿物x1一级灰白干涉色的百分含量和待测矿物紫色干涉色y1的百分含量;
步骤7、将载物台向左转90度;
步骤8、测定二、四象限待测矿物x2的干涉色为一级灰白干涉色和待测矿物y2的干涉色为黄色干涉色;
步骤9、目估视域中二、四象限待测矿物x2一级灰白干涉色的百分含量和待测矿物y2干涉色为黄色干涉色的百分含量;
步骤10、x1和x2的干涉色均为一级灰白干涉色,y1干涉色为紫色,y2干涉色为黄色,且x1=x2<50%~10%,y1=y2>50%时,所述碎屑岩岩样为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
方法中的百分含量全部是面积百分含量。
本发明提供的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的鉴定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是属于向沉积岩过度的火山碎屑类。火山尘凝灰质碎屑是火山喷发时从火山口掉下来的火山碎屑物。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是由火山尘凝灰质和泥岩两部分组成。两种岩性有着根本的区别。
本发明可以准确快速、鉴别出微细粒沉积物(岩)中的泥质岩和火山尘凝灰质火山碎屑。准确判定岩类,尤其对于准确区分母岩搬运而来的正常沉积物还是火山喷发从火山口掉下来的火山尘凝灰碎屑这类难题,提供准确判别依据。岩性是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岩性定准,对于整个石油储层性质和四性关系(岩性、电性、含油性和物性)起着关键作用,对整个找油以及新油田的发现提供正确指导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准东火烧山油田H065井平地泉组(P2p)1450.38米的岩样为样品,采用以下步骤鉴定该岩石薄片中微粒级火山尘凝灰质泥岩及含量,具体步骤包括:
1、将碎屑岩岩样的岩石薄片置于正交偏光显微镜的视域中;
2、选取5倍物镜;
3、将载物台向右转45度,使待测矿物处于一、三象限中并处于消光现象;
4、在显微镜相应的位置插上石膏试板;
5、测定一、三象限待测矿物x1的干涉色为一级灰白干涉色和待测矿物y1的干涉色为紫色干涉色;
6、目估视域中一、三象限待测矿物x1一级灰白干涉色的百分含量和待测矿物紫色干涉色y1的百分含量,x1=15%,y1=85%;
7、将载物台向左转90度;
8、测定二、四象限待测矿物x2的干涉色为一级灰白干涉色和待测矿物y2的干涉色为黄色干涉色;
9、目估视域中二、四象限待测矿物x2的百分含量和待测矿物黄色干涉色y2的百分含量,x2=15%,y2=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9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