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监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8663.0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7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黄一超;郭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区供电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网 数据 自动 采集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能质量即电力系统中电能的质量。理想的电能应该是完美对称的正弦波。一些因素会使波形偏离对称正弦,由此便产生了电能质量问题。电能质量是多个指标的有机综合,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电能质量的电力公司了解其电力系统性能并使之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是分析和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第一步,是在电力市场交易中建立电能质量能及服务标准和检验供电部门是否达到合格店里质量水平的技术和数据基础。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进步,为了适应当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对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监测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监测系统,包括多个采集终端、数量少于或等于采集终端的上位机、中心服务器和多个用户端,所述的采集终端设在电网上,并与上位机连接,所述的上位机连接中心服务器,该中心服务器连接用户端。
每个上位机连接至少一个采集终端。
所述的采集终端包括传感采集单元、A/D转换器、处理芯片、存储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所述的传感采集单元、A/转换器和处理芯片依次连接,所述的存储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分别连接处理芯片。
所述的数据传输单元包括射频天线和有线传输接口,采集终端和上位机之间通过射频天线和有线传输接口连接。
所述的有线传输接口包括RS232接口、RS485接口和RJ45接口。
所述的中心服务器和用户端之间以及上位机和中心服务器之间均通过Internet连接。
所述的中心服务器和用户端之间为C/S构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对电网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并保存至主服务器中,方便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对电网的数据进行分析,方便根据电能质量信息调节电网参数,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监测系统,包括多个采集终端1、数量少于或等于采集终端1的上位机2、中心服务器3和多个用户端4。采集终端1和用户端4的数量根据整个监测系统的规模决定,每一个上位机2均连接至少一个采集终端1。采集终端1设在电网上采集电能质量信息,上位机2连接中心服务器3,将从采集终端1收集的信息发送至中心服务器3,该中心服务器3连接用户端4,工作人员通过用户端4可以随时随地对电网的数据进行分析,方便根据电能质量信息调节电网参数,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采集终端1包括传感采集单元、A/D转换器、处理芯片、存储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传感采集单元、A/D转换器和处理芯片依次连接,存储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分别连接处理芯片。其中,数据传输单元包括射频天线和有线传输接口,采集终端和上位机之间通过射频天线和有线传输接口连接,该线传输接口包括RS232接口、RS485接口和RJ45接口。
中心服务器3和用户端4之间以及上位机2和中心服务器3之间均通过Internet连接,而且中心服务器3和用户端4之间为C/S构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区供电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区供电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8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悬浮永磁同步大功率高速风机
- 下一篇:一种无内胎轮圈及车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