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带轮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6743.2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0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选明;刘黎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46 | 分类号: | F16H5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带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步带轮领域,具体涉及同步带轮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同步带轮传动是由一根内周表面设有等间距齿的封闭环形胶带和相应的带轮所组成。运动时,带齿与带轮的齿槽相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是一种啮合传动,因而具有齿轮传动、链传动和平带传动的各种特点 。广泛应用于汽车、纺织、印刷包装设备、缝制设备、办公设备、激光雕刻设备、烟草、金融机具、舞台灯光、通讯食品机械、医疗机械、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仪器仪表、各种精密机床等领域。以前生产的同步带轮本体与挡圈的铆合,为分段固定的结构,即采用几个点将挡圈铆在带轮本体上,这样几点的铆合,仅是靠带轮本体上被錾部位的金属变形来固定挡圈,其牢固强度很难保证带轮本体工作可靠性,如果带轮本体和挡圈是间隙配合,就更难保证铆合质量和强度。带轮本体在使用过程中,挡圈与带轮本体之间的稳定性差,容易脱落,影响后期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同步带轮的改进结构,挡圈全部通过这一圈凸形铆接件铆接在带轮本体上,固定得更稳定。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同步带轮的改进结构,包括带轮本体、挡圈、轮齿和凸形铆接件,所述的带轮本体侧面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多条轮齿,在带轮本体的两端面圆周上分别设置有一圈凸形铆接件;所述的挡圈铆接在带轮本体两端面上设置的一圈凸形铆接件内。
所述的凸形铆接件上各个位置横向宽度相等。
所述的凸形铆接件上各个位置的纵向高度相等。
所述的带轮本体的两端面上的凸形铆接件对称分布。
所述的带轮本体上的多条轮齿等间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将以往的分段结构式的挡圈与带轮本体之间铆合形式改为采用一圈整体的凸形铆接件进行挡圈与带轮本体之间的铆合,挡圈全部通过这一圈凸出的铆接部分铆接在带轮本体上,固定得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带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带轮本体;2、挡圈;3、轮齿;4、凸形铆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带轮本体1、挡圈2、轮齿3和凸形铆接件4。本实施例的带轮本体1侧面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多条轮齿3,在带轮本体1的两端面圆周上分别设置有一圈凸形铆接件4,带轮本体1的两端面上的凸形铆接件4对称分布,带轮本体1上的多条轮齿3等间距分布。本实施例的挡圈2铆接在带轮本体1两端面上设置的一圈凸形铆接件4内,凸形铆接件4上各个位置横向宽度相等,凸形铆接件4上各个位置的纵向高度相等。
将以往的分段结构式的挡圈与带轮本体之间铆合形式改为采用一圈整体的凸形铆接件进行挡圈与带轮本体之间的铆合,挡圈全部通过这一圈凸出的铆接部分铆接在带轮本体上,固定得更稳定。
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6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附式集线器
- 下一篇:一种磁流变液软启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