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纱线起毛起球形态及毛球剥离测量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2957.2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2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万爱兰;刘洪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6 | 分类号: | G01N33/36;G01N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纱线 起毛 球形 剥离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纱线的起毛起球量、形态和不易去除性进行测量的装置,以及用其预测制成纺织品的抗起毛起球性的评价方法,属于纺织品品质评价与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纱线上毛羽的形态及其被抽拔的难易程度,不仅对于纱线的起球及其起球后是否容易脱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用其制成的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也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快捷和针对性的评价应该对纱线进行观察,尤其是对均匀排列纱片上起毛起球的观测,更具代表性、针对性和简便性。
现有的纱线毛羽测量有多种形式,但均为纱线表观毛羽的单一测量,而无与起球关联的测量。虽各自的测量原理和构造不同,但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漫反射法。利用光线照射,测试一段纱线毛羽漫反射光线的强度和变化,评估纱线毛羽总量的多少和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对纱线质量的总体评价。
第二类:投影计数法。在光线照射下,计数被测试纱线一侧伸出主干某长度的毛羽或毛羽的遮挡光线接收器的次数,计为某长度毛羽的根数,以单位长度内某长度毛羽的根数和各种长度毛羽的总长度来评价纱线毛羽指标的优劣。这种仪器形式多样。
以上两类仪器只能保持纱线毛羽的原来的形态,进行纱线毛羽测试。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1)测试数据重复性较差。由于纱线毛羽形态的多样性,有直的、弯的或圈状,甚至有的倒伏于主干,毛羽形态发生变化导致测试数据有较大变化;2)因长毛羽在测试的运动过程中更容易倒伏、弯曲,致使测试长毛羽数量偏少;3)测试仪器的台差较大。尤其是不同厂生产的仪器由于纱路不同、张力装置不同、检测装置不同等原因,对同一管纱线的测试数据相差60%左右。
第三类:静电法。纱线进入检测区以前对纱线施加了高压静电,使纱线毛羽之间、毛羽与主干之间相互排斥而分离、伸直,在测试区的毛羽长度方向可设置平行于纱线吸引毛羽的电极,纱线通过检测区时纱线毛羽几乎垂直于纱线主干,从而检测毛羽的数量。这也只是企业对产品外观质量的评价,既没有对纱线使用后毛羽的检测,又仅仅限于起毛的测量,未涉及起球的测量。
上述各种针对纱线类物质的观测方法,不能观测起毛起球的整个过程,不能得到纱线不同阶段产生的毛羽和毛球外观形态特征以及反映纱线起毛起球趋势的指标即毛羽之间纠缠抱合力的大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寻求一种集纱线的毛羽长度及量、毛球形态大小及数量、毛球及毛羽夹持剥离水平拖拽力和垂直拖拽力、磨损物重量为一体的在线原位测量方法,及其可适用于工业化实际检测的快速、准确、客观、实用测量装置,以克服此类评价技术中的缺陷和主观化的评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原理是以同一套平移驱动机构的过桥轮在送纱机构及磨纱机构间的切换和与绕纱机构的不同转动模式相配合,以相等张力密排每一圈纱线并在纱筒形成均匀绕纱层,得绕纱样,以纱筒的来回转动与磨纱板的左右平移组合,实现对绕纱层的李莎茹曲线磨纱,形成磨纱样,同步以磨损物收集器收集在磨纱中磨损掉落的毛羽和毛球并称重和以显微成像系统观测转到视野中绕纱层上的毛羽和毛球量;对磨纱完毕后的磨纱样作切向的毛羽和毛球数量、形态与大小的测量和作法向的毛羽和毛球数量、形态与分布的测量;以夹持剥离机构测量毛羽和毛球的水平拖拽力和垂直拖拽力曲线,将所有采集的数据和图像输入计算机并计算与评价待测纱样和磨纱样的毛羽及毛球数量、磨损量值、毛球的形状与大小值、及其动态变化与最终值,毛羽和毛球的来回拖拽剥离性,由此综合评价纱线的起毛起球行为及抗起毛起球性。该测量原理为原位、综合测量,一机多测、一测多指标,抗干扰性强、代表性好,以此测量原理建立的测量装置和计算控制系统,结构精巧、实用,测量精准、方便,且前后测量独立、无影响,可实现对纱线起毛起球量、形态、磨损量和来回拖拽剥离性的测量及其抗起毛起球性的综合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29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