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田作业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82897.4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1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福永究;藤田佳久;三本松夫;松村哲也;中村太郎;安田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A01C7/16 | 分类号: | A01C7/16;A01M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田 作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田作业机。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有一种播种机,具有:乘坐型行驶机身;播种施肥装置,该播种施肥装置通过利用液压缸而进行动作的升降连杆安装在乘坐型行驶机身的后部。在播种施肥装置上,在左右方向每隔规定间隔地设置有多组播种施肥机构。在播种施肥机构中,设置有被连结成一体的前侧的种子储罐和后侧的肥料储罐。在种子储罐以及肥料储罐中,分别各设置有2组种子送出部以及肥料送出部,在种子送出部以及肥料送出部上,分别连接有种子导管以及肥料导管。设置有挖出播种用的沟的播种沟挖沟器以及挖出施肥用的沟的施肥沟挖沟器,构成为从种子导管向播种沟排出种子,从肥料导管向施肥沟排出肥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48019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一种水田作业机,具有:自行式车体,该自行式车体装备有驾驶座位;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从上述自行式车体朝向自行式车体后方且上下摆动操作自如地延伸;以及第1供给作业部和第2供给作业部,该第1供给作业部和第2供给作业部在通过上述连杆机构的上下摆动操作相对于上述自行式车体被一体地升降操作的状态下,被支撑于上述连杆机构,向田地供给农用材料,在第1供给作业部具备:第1储罐,该第1储罐储存农用材料;第1送出部,该第1送出部被连接于上述第1储罐的下部,从上述第1储罐送出农用材料;第1供给部,该第1供给部向田地供给来自上述第1送出部的农用材料,在第2供给作业部具备:第2储罐,该第2储罐储存农用材料;第2送出部,该第2送出部被连接于上述第2储罐的下部,从上述第2储罐送出农用材料;第2供给部,该第2供给部向田地供给来自上述第2送出部的农用材料,上述第1储罐以及上述第2储罐配备为如下的状态:在自行式车体的俯视图中,上述第1储罐配置在上述第2储罐的车体前方侧且和上述第2储罐在车体前后方向上排列,构成水田作业机时,通过将种子和肥料、药剂和种子、2个品种的肥料等2个种类的农用材料分别装入第1储罐和第2储罐,能够进行向田地供给2个种类的农用材料的供给作业。
在构成这样的能够进行向田地供给2个种类的农用材料的供给作业的水田作业机中,采用上述以往的技术时,容易产生与向储罐投入农用材料有关的问题。
即,这种水田作业机中,一般地,采用如下的投入方法:在向第1储罐投入农用材料时,通过连杆机构的上升操作使第1供给作业部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上升,由此从第1储罐的前方的车体上向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上升的第1储罐投入农用材料。在向第2储罐投入农用材料时,采用如下的投入方法:通过连杆机构的下降操作使第2供给作业部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下降,由此从第2储罐的后方的地上向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下降的第2储罐投入农用材料。
采用上述以往技术的情况下,通过连杆机构的上升操作使第1供给作业部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上升,从而使第1储罐的相对于自行式车体高度成为适当的高度,从车体上向第1储罐投入农用材料变得容易,如果是这种结构,即使通过连杆机构的下降操作使第2供给作业部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下降,从而使第2储罐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下降,第2储罐的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也较高,向第2储罐投入农用材料变得难以进行。
通过连杆机构的下降操作使第2供给作业部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下降,使第2储罐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下降,从而第2储罐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成为适当高度,向第2储罐投入农用材料变得容易,如果是这种结构,即使通过连杆机构的上升操作使第1供给作业部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上升,从而使第1储罐相对于自行式车体上升,第1储罐的相对于自行式车体的高度也较低,向第1储罐投入农用材料变得难以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田作业机,其不仅能进行向田地供给2个种类的农用材料的供给作业,而且能够容易地向第1以及第2储罐中的任一个投入农用材料。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28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