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井下避难硐室的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1014.X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井下 避难 降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安全救援安全保障设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属于 一种用于井下避难硐室的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井下开采矿山一般要求配置避难设施(避难硐室、救生舱、 避难所),用于一旦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无法逃离现场时的临时躲 避场所。这些避难设施一般为封闭空间,常常需要降温设备,以吸收 人体、设备等产生的热量。化学降温方式是降温方式之一,该方式利 用化学制冷剂和水混合发生反应吸收热量的原理实现降温目的,但由 于存在很多缺点,目前实际运用并不多。
传统的化学降温装置较为简单,主要采用水和化学制冷剂直接混 合的方式实现降温,主要缺点如下:1、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在吸 收热量的同时,常常伴有一些气体挥发出来,在封闭的避难硐室空间 内不容易对这些气体进行有效处理,将会对人体形成伤害;2、制冷 剂需要更换,需要将用完的制冷剂取出,并将新的制冷剂放入反应容 器,这一过程非常麻烦,尤其对于避险状态复杂环境下,将给避险过 程增添混乱;3、传统的化学制冷方式对温度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井下避难硐室的降温装置,解决 了反应器尾气吸收、反应温度控制以及制冷剂更换的问题,设计结构 合理,当井下事故发生后,在不需要电源及任何外部动力源的情况下, 启用该装置降温,可以吸收人体、设备等散发的热量,并对避难硐室 内温度进行进行调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井下避难硐室的降温装置,所述的该装置包括封闭的反 应容器和水箱,反应容器和水箱之间通过水管连接,水管上设有流量 控制阀,反应容器内设有在常温常压下能与水混合吸热的化学制剂, 利用化学制剂和水混合吸收热量的原理达到降温目的,所述的化学制 剂从下向上分层设置。
所述的化学制剂从下向上依次叠加分层设置。
所述的反应容器上部连通有排气管。
所述的反应容器上设有观察孔,观察孔下端与反应容器底部连 通。
所述的反应容器下端设有万向轮车架。
所述的反应容器上端面设有密封盖。
所述的化学制剂为NH4Cl,NH4NO3,KHSO4,KNO3的溶质盐或Na2SO4·10H2O,Na2HPO4·12H2O的溶剂盐。
所述的反应容器为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如采用金属或合金材 料,最好为铝合金、钢板等。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化学降温方式由于其不需要电源、不需要动力、没有高压 气体安全隐患、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该方案 排放尾气难以有效吸收,对人体形成危害,同时由于其温度不可控、 使用不方便,以上致命缺点让化学降温方案难以在井下避难硐室内使 用。本使用新型采用排气管,解决了尾气排放问题;采用制冷剂层叠 放置和控制水流量的方式,解决了制冷量控制问题;采用储存、使用 一体的方式,解决了更换制冷剂不便问题。以上问题的解决可使化学 降温方式在井下避难硐室得到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未经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1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