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山鸠坑红茶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8873.3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4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宝;任爱清;吴全聪;李伟荣;邵静娜;徐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山 红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采用高山鸠坑种的红茶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的基本茶类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红茶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最初诞生于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是由中国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的。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占据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70%以上,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红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新的生产工艺来制造出优质的红茶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山鸠坑红茶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生产出来的红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黑滑润又带金黄色泽,香味呈持久的清香或花果香,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爽滑,经久耐泡,叶底匀整红亮,具有高品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高山鸠坑红茶的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第一步,原料选取,选取海拔800米以上的鸠坑群体种春季原料,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鲜叶不含雨水或露水,采摘时间为晴天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采摘季节为四月中旬;
第二步,萎凋,将第一步选取的鲜叶均匀摊平在茶筛上,摊叶厚度为1㎝~2㎝,将摊好的鲜叶置于空调房中,在空调房中配备除湿机,摊好鲜叶后开启空调保持温度为23℃,开启除湿机保持相对湿度为50%~60%,在萎凋时翻松茶青,萎凋至茶青含水率为52%为止,萎凋时间控制在15小时~20小时;
第三步,揉捻,将第二步获得的萎凋叶置入45型揉捻机或者55型揉捻机,先不加压揉捻20分钟,再加中压揉捻50分钟,然后加重压揉捻10分钟,最后换松压揉捻5分钟;揉捻的程度为有少量茶汁溢出,叶片成条紧结,并且90%以上叶片成条,揉捻的环境温度在20℃以下,揉捻的环境湿度在80%以上;
第四步,发酵,取一组茶筛和一个用于层叠放置茶筛的发酵架,将第三步获得的揉捻叶均匀摊平在茶筛上,摊叶厚度为5㎝~10㎝,将摊好的茶筛放置在发酵架上,保持空气微流供氧,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先在40℃的温度下发酵40分钟,然后在22℃的温度下发酵180分钟;
第五步,干燥,将第四步所发酵后的发酵叶进行毛火和足火干燥,毛火干燥时,摊叶厚度为1㎝,热风出风口温度为110℃~120℃,干燥时间为10分钟,毛火干燥后摊凉30分钟;然后再进行足火干燥,足火干燥时,摊叶厚度为4㎝,热风出风口温度为80℃,干燥时间为60分钟,足火干燥后再摊凉30分钟;将干燥后的毛茶装入干燥密封塑料袋中放置10天;
第六步,复烘,取出干燥密封塑料袋中的毛茶经拣剔后进行复烘,复烘温度控制在85℃,复烘时间为3小时,复烘后再进行摊凉。
进一步完善,第五步中足火干燥后的足火叶含水量为5.2%~6.1%。
进一步完善,第六步中叶片摊凉的厚度为2㎝~3㎝。
进一步完善,第六步中叶片摊凉的时间为60分钟~90分钟。
进一步完善,第六步中复烘后的干茶含水量为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88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