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HPF焦化脱硫废液中回收脱硫催化剂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7880.1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8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张永发;田波;王兆文;石玉良;李珍珍;梁言;王亚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01J38/00;C02F1/2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pf 焦化 脱硫 废液 回收 催化剂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焦化脱硫废液中回收脱硫催化剂的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从焦化厂采用HPF法湿式氧化脱硫过程中产生的脱硫废液中回收脱硫催化剂的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炼焦煤料中含有0.5%~l.2%的硫,其中有20%~45%的硫以硫化氢形式进入荒煤气中与NH3和HCN等一起形成煤气中的杂质。如果不脱除这些硫化氢将会严重污染空气,同时,硫化氢的存在还能引起设备的腐蚀和催化剂的中毒,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产品质量下降。因此,焦炉煤气在用于燃料气和合成气前必须经过脱硫处理。
HPF法是国内自主开发的湿式氧化脱硫工艺,该法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稳定、脱硫效率高、流程短、一次性投资少等特点,已在许多焦化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它以对苯二酚、双环苯氰酤六磺酸铵PDS和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在脱硫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表1所示。
表1 脱硫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如上表1所示,该工艺在脱硫过程中会生成硫代硫酸铵和硫氰酸铵等副盐,当这些盐积累到≥250g/l时会使脱硫效率严重下降,为保证脱硫过程持续高效的进行,必须补充新鲜脱硫液,同时引出一部分旧脱硫液,为此产生了大量HPF焦化脱硫废液。
在脱硫废液中,当COD>100000 mg/L、硫化物>2000 mg/L、氨氮>20000 mg/L时,远超出了焦化厂生化处理入水口的要求;当COD≤3500mg/L,NH3-N≤300mg/L,硫化物≤75mg/L时,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污染物,其外排或外泄在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会造成脱硫催化剂的大量损失,从而增加了脱硫过程中的操作成本。而目前未见有从焦化脱硫废液中回收脱硫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提供一种在脱硫废液处理前将其中的催化剂进行回收利用,在降低废水毒性的同时还能大大的降低脱硫成本,对HPF湿式氧化脱硫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焦化厂采用HPF法湿式氧化脱硫过程中产生的脱硫废液中回收脱硫催化剂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焦炉煤气在采用HPF湿式氧化技术脱硫时,脱硫催化剂随脱硫废液损失而增加操作成本的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从HPF焦化脱硫废液中回收脱硫催化剂的工艺,其所述工艺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A、HPF焦化脱硫废液过滤;
B、将步骤A过滤后的脱硫废液送入脱硫催化剂回收器,并加入与脱硫废液体积比为1:10~1:20的脱硫催化剂回收剂,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分层;
C、收集步骤B中静置分层后的上层催化剂回收液,并送入蒸发干燥器,在60℃~90℃的条件下进行蒸发干燥,将蒸出的脱硫催化剂回收剂冷凝后循环利用,蒸发干燥器中所得的固体即为脱硫催化剂;
所述脱硫催化剂回收剂是乙醚、戊烷和己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其中C:H:O按质量比为65:13:22~69:14:1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脱硫催化剂与脱硫废液的体积比进一步为1:1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脱硫催化剂回收剂是乙醚、戊烷和己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其中C:H:O按质量比为65:13:22~69:14:1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C:H:O按质量比进一步为67:13:2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蒸发干燥的热源是来自湿式氧化脱硫工艺中的废水或废气余热。
实施本发明上述所提供的一种从HPF焦化脱硫废液中回收脱硫催化剂的工艺,是对现有HPF湿式氧化脱硫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在具体应用中,对废液中催化剂的回收率高达80%以上,而且回收的催化剂能够重复利用,其脱硫效率与重新加入的催化剂相当;同时本工艺在回收催化剂的同时,还有助于后续脱硫废液的处理,在降低脱硫废液严重污染同时,还能大大的降低脱硫成本,解决了现有焦炉煤气在采用HPF湿式氧化技术脱硫时,脱硫催化剂随脱硫废液损失而增加脱硫成本的问题。本工艺是对自主开发的湿式氧化脱硫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具有现实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H2S浓度测定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7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竖向变刚度弹性支座
- 下一篇:高透明度发电镜片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