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纤高浓度油剂废水全生化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7873.1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6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来炬华;赵宝东;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纤 浓度 废水 生化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生高浓度油剂废水的涤纶化纤生产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化纤高浓度油剂废水全生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油剂废水的处理是困扰大多数化纤企业治污的一个难题。传统采用芬顿试剂法,为物化处理,对油剂废水进行处理,出水水质难以达到要求,过程控制难于把握,较不稳定,运行费用高达80元每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化纤高浓度油剂废水全生化处理工艺。
本发明先通过酸化水解分解油剂废水表面活性剂,降低COD,再通过好氧生化进行深度处理,最后通过沉淀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整个工艺系统包括:调节混合池、酸化水解生化池、水解污泥沉淀池、好氧生化池、好氧污泥沉淀池、污泥干化床共6个子系统。其中调节混合池是对油剂废水的收集;酸化水解生化池是对油剂废水进行厌氧处理,并中和油剂废水的PH值;水解污泥沉淀池是对厌氧处理后的油剂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好氧生化曝气池是对油剂废水进行好氧处理;好氧污泥沉淀池是对好氧处理过的油剂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污泥干化床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干化处理,并对产生的滤液通过提升泵回到调节混合池循环进行回用。
具体步骤如下:
一、调节混合池
油剂废水由各车间用专用桶装分类收集运至污水处理站,用提升泵进入调节混合池。在进调节混合池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把关,控制水质,混杂有机械油、柴油、碱液、热媒等危害生化处理的物质一律不得混入;COD≥30000mg/L的油剂废水应做好稀释混合调节处理才能进入系统。
二、酸化水解生化池
将混合调节后COD≤15000mg/L的废水采用连续式或间歇性进水方式补充进入酸化水解生化池生化处理。通过水解生化的作用达到分解表面活性剂,降解COD至≤1200mg/L后进入水解污泥沉淀池。水解池采用二台2.2Kw·h功率的潜水式搅拌机搅动,辅助水解反应;池面采用PP塑料加盖封闭,所产生的甲烷气采用抽气式收集,经填料氧化吸收塔处理达标后排入大气。
三、水解污泥沉淀池
水解生化池的出水通过自流方式进入水解污泥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液通过自吸式提升泵输送至好氧生化池,沉淀的污泥通过提升泵回流到水解生化池,以起到平衡水解生化池的污泥浓度,多余的污泥可通过提升泵排入污泥干化床。
四、好氧生化池
水解污泥沉淀的上清液(COD≤1200mg/L),通过自吸式提升泵连续或间歇式补水方式进入好氧生化池,进一步生化反应降解处理,使COD降低到≤100mg/L后,通过自流方式进入好氧污泥沉淀池。好氧生化池的池底设置压缩空气管网用于曝气,以调节控制水中溶解氧(DO)适合好氧菌生存条件。
五、好氧污泥沉淀池
好氧生化池的水通过自流方式进入好氧污泥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液(COD≤100mg/L,PH≤8),通过自吸式提升泵连续或间歇式纳管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补入大系统作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池底沉淀的污泥,通过提升泵回流至好氧生化池,以平衡污泥浓度,多余的污泥可排入调节混合池或排入污泥干化床。
六、污泥干化床
本处理工艺装置设置有一组(2m×1.5m×2m×4个)污泥干化床,采用一用三备轮流使用的方式。干化的污泥委托外运至污泥专用填埋处理。过滤液汇入集水井,通过提升泵回入调节混合池循环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出水COD值稳定在100以下,能达到排管网的要求,处理成本仅11元每吨左右。运行至今,产生污泥量极少,处理效果相比芬顿试剂法不但稳定,而且更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化纤高浓度油剂废水全生化处理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一、调节混合池
油剂废水由各车间用专用桶装分类收集运至污水处理站,用提升泵进入调节混合池。在进调节混合池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把关,控制水质,混杂有机械油、柴油、碱液、热媒等危害生化处理的物质一律不得混入;COD≥30000mg/L的油剂废水应做好稀释混合调节处理才能进入系统。
二、酸化水解生化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78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