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铜杂原子多晶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66764.8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5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秦波;尹泽群;宋喜军;刘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80 | 分类号: | B01J29/80;B01J29/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铜杂 原子 多晶 分子筛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筛合成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含铜杂原子多晶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杂原子沸石的合成和应用上世纪70年代起一直相当活跃。以杂原子同晶取代沸石的骨架元素,可以改善沸石的吸附和催化等性能。分子筛上硅或铝被其它元素磷、硼、铁、钛、铬、钒等同晶取代即得杂原子分子筛。将杂原子引入分子筛骨架,不仅对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表面性能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杂原子自身的催化特性,有利于分子筛催化剂实现多功能催化。
由于铜原子特有的性质使得含铜原子的分子筛,在变压吸附、醇类脱水和氮化物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臧玉魏等(改性Cu-ZSM-11和Cu-ZSM-5分子筛催化分解一氧化氮性能,硅酸盐学报,2009,第37卷第11期)采用一步交换的方法将铜离子负载到ZSM-5和ZSM-11分子筛上制备了一氧化氮分解催化剂,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转化率达到了70%以上。王坤鹏等(Cu/ZSM-5分子筛催化剂SCR催化性能,燃烧科学与技术,2012,第18卷第1期)采用浸渍的方法制备了含铜的催化剂,在实验反应气流速为6×104h-1,NH3和NOx物质的量比为1.1:1的实验条件下,170~190℃范围内达到接近100%的最高转化效率。催化结果表明在铜含量达到6.39%的时候,活性中心达到饱和,催化性能最佳。可以看出铜元素对一氧化氮的转化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CHA分子筛以其具有高的水热和热稳定性以及八元环的孔道结构,在MTO以及NH3还原消除NOx等反应中展现了很好的催化性能。CN101973562A报道了一种含铜杂原子分子筛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以金属铜与有机胺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为模板剂,采用水热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含铜杂原子分子筛。该专利的发明人随后在“由新型铜胺络合物模板剂设计合成活性优异的 Cu-SSZ-13 分子筛”(催化学报,2012,01期,92~105)一文中,将含铜杂原子SSZ-13分子筛应用于NH3还原消除NOx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但是其制备的在原子分子筛中的铜元素在铵交换过程中流失严重,经过两次常规的铵交换后其铜含量从10%降至6.12%,若继续交换便可降低至3.1%。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铜杂原子多晶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多晶分子筛性能稳定,含铜量高且不易流失。
本发明含铜杂原子多晶分子筛,以多晶分子筛总重量计,含铜ANA晶相分子筛含量为5%~30%,含铜CHA晶相分子筛含量为70%~95%,多晶分子筛中氧化铜总含量为15%~20%,比表面为350~520m2/g,孔体积为0.15~0.2ml/g。
本发明多晶分子筛中,CHA晶相中铜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温度为120~160℃,ANA晶相中铜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温度为300~370℃。
本发明含铜杂原子多晶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内容:将铝源、氢氧化钠和水混合均匀,然后依次加入铜源、模板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硅源,反应生成混合物凝胶,晶化、洗涤、干燥、焙烧得到含铜杂原子多晶分子筛。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铝源为偏铝酸钠或硫酸铝,铜源为硫酸铜或硝酸铜,模板剂为四乙烯戊胺,硅源为硅溶胶或白炭黑。本发明方法中的混合过程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其中加入模板剂后需至少搅拌1~2小时。
本发明方法中,反应原料以下列物质计的摩尔比为:4.5~5Na2O:1.5-2.2R:1.6~1.9CuO:Al2O3:5.5~8.0SiO2:120~150H2O,其中R为模板剂。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晶化条件为130~150℃晶化3~1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7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造车间电炉用水浴除尘装置
- 下一篇:新型家庭用除菌空气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