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导入方法及制品、以及真空导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5634.2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4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邓伯英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导入 方法 制品 以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树脂真空导入成型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真空导入方法、采用该方法制成的制品、以及真空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因其质轻高强而被广泛应用,针对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创新。由起初的手糊,发展到机械化的喷射,拉挤,模压等工艺,到现在兴起的真空导入工艺(Vacuum Infusion Process,VIP)。
真空导入工艺,是一种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汽车、风机叶片以及复合材料游艇制造。目前,纤维预制体大多采用传统的单层真空袋导入工艺进行制造,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在模具上铺覆干态的增强材料,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夹心材料等,形成纤维层,然后,在增强材料上铺覆真空袋,并抽真空,利用单面模具与真空袋形成一个闭合系统,在模具型腔中形成一个负压,并通过真空产生的压力,将树脂通过预铺的管路压入纤维层中,由树脂浸润所述增强材料,并充满整个模具,待纤维预制体固化后,揭去真空袋,从模具上得到所需的制品。
然而,在真空导入树脂的过程中很容易引入空气,从而形成气泡,而这些气泡在树脂固化后将成为制品上的孔隙,严重影响制品的性能。而且,单层真空袋无法对复杂结构的增强织物进行有效施压,因破袋导致的预制体制品缺陷风险较高。
因此,亟需一种真空导入方案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导入方法、采用该方法制成的制品、以及真空导入装置,用以解决利用现有的真空导入方法制造的纤维预制体制品空隙率高、性能差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导入方法,包括:
在铺覆有纤维织物的模具上铺覆第一真空袋,并密封第一真空袋与模具之间形成的模腔;
对所述模腔抽真空,以压实其中的纤维织物,并对抽真空后的模腔进行真空检漏;
若真空检漏合格,则在所述第一真空袋的外层铺覆第二真空袋,并密封第二真空袋与第一真空袋之间形成的夹层;
对所述夹层抽真空;
对树脂混合液脱泡;
将脱泡后的树脂混合液导入所述模腔,以浸润所述纤维织物。
优选的,对树脂混合液脱泡,具体包括:采用真空干燥脱泡方式和/或超声波脱泡方式,对树脂混合液脱泡。
优选的,采用真空干燥脱泡方式对树脂混合液脱泡,具体包括:按照预设的时间,在真空干燥箱内对树脂混合液抽真空脱泡。
优选的,所述预设的时间为3-5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在真空干燥箱内对树脂混合液抽真空脱泡之前,还包括:按照预设的温度,加热树脂混合液;其中,预设的温度至少低于树脂固化温度20摄氏度。
优选的,脱泡后的树脂混合液通过供料管路导入所述模腔,所述供料管路的中段采用柔性供料管路,且所述柔性供料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供料管路导通或封闭的夹持件;
对所述夹层抽真空前,封闭供料管路;所述封闭供料管路,具体包括:控制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柔性供料管路,以封闭所述供料管路。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真空袋的外层铺覆第二真空袋之前,
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真空袋的外层的大曲率处、拐角处和/或翻边处铺设软模。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真空袋的外层铺覆第二真空袋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真空袋的外层铺设透气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品,其采用前述的真空导入方法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真空导入装置,包括模具和铺覆在模具上的第一真空袋,所述第一真空袋和模具之间为真空的模腔,模腔中设有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袋上还铺覆有第二真空袋,所述第二真空袋和第一真空袋之间形成真空的夹层。
本发明通过在进行充模操作之前,对配置好的树脂混合液进行脱泡处理,可以从根本上清除树脂混合液中夹带的空气,有效降低纤维预制体制品的空隙率;铺覆两层真空袋,能够降低真空导入过程中单层真空袋泄漏带来的风险;以柔性供料管路代替部分PE材料制成的供料管路,并配合夹持件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在纤维预制体制品成型的过程中引入气泡,降低了制品的孔隙率;在第一真空袋的外层铺设软模和透气毡,保证了制品厚度的均匀性,并确保两层真空袋之间的真空状态。
附图说明
图1a为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供料装置的供料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导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56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