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体对接式变量液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2375.8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3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曾江华;骆如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江华;骆如明 |
主分类号: | F04B1/22 | 分类号: | F04B1/22;F04B53/00;F04B5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体 对接 变量 液压泵 | ||
1.一种联体对接式变量液压泵,包括后壳体(1)、固定安装于后壳体前端的配油环(2)、活动安装于后壳体中的旋转后缸体(3)、活动安装于配油环中的旋转前缸体(4),配油环上设置有进油口(21)以及输出压力油的出油口(22),在前缸体和后缸体中设置有连接外部动力实现前缸体和后缸体同步转动的传动轴组件(5);
该传动轴组件包括设置于前缸体中心的前传动轴(51)以及设置于后缸体中心的后传动轴(52),后传动轴与后缸体固定连接实现动力传递,前传动轴与后传动轴之间通过十字节组件(53)活动连接实现动力传递,在后传动轴与后壳体之间设置有调节后缸体摆动角度的调压组件(6),在前缸体和后缸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柱塞组件(7);
该柱塞组件包括分别穿插于前缸体和后缸体中的前柱塞(71)和后柱塞(72),前柱塞与后柱塞之间通过球头关节(73)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配油环上设置有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之间无偏角时使各柱塞组件的球头关节以及十字节组件位于同一旋转平面上的卡环组件(8);
该卡环组件包括一对半圆形卡环(81),两半圆形卡环拼接为圆形,活动套于球头关节外围以及配油环后端,在半圆形卡环内壁设置有与球头关节上具有凹槽(86)位置对应的凸起环(83);
所述半圆形卡环套于配油环后端部位置设置有向半圆形卡环内圈径向延伸的卡环柱塞(84),卡环柱塞穿插于预设在配油环后端的柱塞孔(85)中,该柱塞孔与出油口连通,在卡环柱塞与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对接式变量液压泵,其特征在于,在配油环内壁设置有分别与进油口以及出油口连通的环状油池槽(23),在前缸体侧壁圆周向分布有连通孔(41),连通孔连通环状油池槽以及前缸体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体对接式变量液压泵,其特征在于,在配油环内壁设置有与环状油池槽平行的油压平衡槽(24),油压平衡槽为独立的两个,分别延伸于前缸体朝进油口以及出油口两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体对接式变量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头关节包括与前柱塞为一体结构的球头(731)以及安装于后柱塞端部的两个具有凹球面的球爪(732),两球爪的凹球面拼接活动稳定将球头卡于凹球面中,球爪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两球爪拼接后通过螺纹固定于后柱塞端部预设的螺纹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体对接式变量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柱塞以及后柱塞内部均为中空形成增压腔,球头端部设置有与增压腔连通的环形槽733,在凹球面内设置有多个与后柱塞增压腔连通的通油孔(7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对接式变量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字节组件包括一十字节套(531)以及相互垂直安装于十字节套中的穿心轴(532)和丁字轴(533),在十字节套中预设有穿插穿心轴和丁字轴且轴心相互交叉垂直的孔,在穿心轴上设置有穿插丁字轴的通孔,在前传动轴以及后传动轴端部均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支脚(534),穿心轴两端分别活动穿插于位于前传动轴的支脚上预设的活动孔中,丁字轴两端分别活动穿插于位于后传动轴的支脚上预设的活动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对接式变量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压组件包括一活动穿插于后缸体中的变量杆(61),变量杆后端部通过活动轴销结构与一变量活塞杆(62)连接,变量活塞杆安装于变量气缸(63)中,变量气缸固定于后壳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对接式变量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传动轴为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的锥形,在前缸体中心设置有与前传动轴匹配的锥孔,前传动轴从后部向前部穿插于锥孔中,在前传动轴前部安装有使前传动轴与锥孔之间形成紧密配合的前螺丝(511);
所述的后传动轴为后端直径小于前端直径的锥形,在后缸体中心设置有与后传动轴匹配的锥孔,后传动轴从前部向后部穿插于锥孔中,在后传动轴后部安装有使后传动轴与锥孔之间形成紧密配合的螺纹端帽(5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江华;骆如明,未经曾江华;骆如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23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双风门控制装置
- 下一篇: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桥梁整体置换液压同步顶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