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图书馆消毒用中药杀菌除虫消毒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0838.7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6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顺利;田毅;柯强;李振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N65/40 | 分类号: | A01N65/40;A01P1/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张素静 |
地址: | 05002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图书馆 消毒 中药 杀菌 除虫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剂,具体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图书馆消毒用中药杀菌除虫消毒制剂。
背景技术
图书馆相对于一般的公共场合,其消毒更存在必要性。书籍外借后,图书馆对其使用环境、借阅者的健康状况等一无所知,图书归还后存在带菌的隐患,有可能会危害工作人员或后续借阅者的健康。此外,纸质文献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微生物,纸张里面的油墨、颜料、铅字加之文献装订过程中所用到的胶黏剂,通过挥发产生出刺鼻的气味。阅览室潮湿、通风差,容易滋生细菌、虫螨等微生物,堆放多年的陈旧图书也会散发出书斑味和霉变味。图书借阅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各种病菌会很容易污染文献资料。图书馆阅览室相对密闭,空气流动性差,阅览人员较多,成分复杂,病菌、尘埃集中,现代设备(电脑、空调、打印机等)会散发出各种有毒气体和对人体有害的射线。以上势必会造成图书馆内环境污浊,各种传染病容易交叉感染,影响读者及图书馆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现在图书馆通常采用的消毒方法是紫外线消毒,但是紫外线产生的气体对人体视网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会导致人体视力模糊、呼吸急促,而只能在闭馆时执行。同时,许多物质如玻璃对紫外线有滤过作用,因此一些角落或图书密放的区域得不到紫外线的照射而使消毒不彻底。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适于图书馆使用的广谱的消毒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广谱的、杀菌力强、挥发性好且对人体友好的适于图书馆消毒用中药杀菌除虫消毒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除虫菊10~15份、石菖蒲10~15份、黄芪3~5份、黄连6~10份、黄柏6~10份、金银花3~5份、蛇床子6~10份、苦参6~10份、野菊花3~5份、甘草6~10份、鱼腥草3~5份、艾叶3~5份、白芷1~3份、当归3~5份、黄龙胆3~5份、苍术4~8份、佩兰1~2份、贯众1~2份、厚朴3~5份、薄荷3~5份、没药3~5份和大黄1~2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方法一:水煎提取法:取权利要求1所述药材共计100重量份,加水500重量份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煮沸30分钟;分离煎煮液,药渣复煎2次;合并3次煎煮液;加入纯乙醇使醇含量达到50%;过滤,取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得提取液;加入10重量份的活性炭,充分混匀震荡10分钟;过滤分装后待用;
方法二:蒸馏提取法:取权利要求1所述药材共计100重量份粉碎至50~200目,加水500重量份浸泡30分钟后于蒸馏设备中蒸馏60分钟,收集馏分;滤渣过滤收集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纯乙醇使醇含量达到50%,过滤,取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得提取液;提取液与馏分混合后加入10重量份的活性炭,充分混匀震荡10分钟;过滤分装后待用。
进一步的,本发明由下述体积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中药提取物 1~5%
乙醇 8~10%
水 余量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用量为0.5~1ml/m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选用的中药组分均具有消毒抑菌的作用,且配伍良好。组合后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效果,杀菌力强且适用谱广泛;尤适于环境复杂,人口流量大、滞留时间长、易携菌造成交叉传染的图书馆,作为动态杀菌除虫消毒用制剂。
除虫菊:对多种昆虫如阴虱、头虱、体虱、蚊、蝇、臭虫和蟑螂等有毒杀作用,其活性物质会使昆虫和冷血脊椎动物产生接触性中毒,但用作杀虫剂的除虫菊粉浓度对植物及高等动物无害。
石菖蒲:内含β-细辛醚,α-细辛醚,有机酸等,无毒,有抑菌作用,其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批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石菖蒲所含的α-细辛醚有平喘作用,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并有镇咳作用,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有改善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未经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08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数据传输综合电缆
- 下一篇:防腐抗拉式接地降阻连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