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甲基二氯硅烷采用浓酸水解制备低聚硅氧烷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8053.6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索海;丁学志;陈辉;朱艳娜;陈春江;荣宝成;孙国俊;刘存泽;李玉江;王炳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三友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7/06 | 分类号: | C08G77/0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明淑娟 |
地址: | 063305***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硅烷 采用 水解 制备 低聚硅氧烷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低聚硅氧烷的工艺,特别是一种二甲基二氯硅烷采用浓酸水解制备低聚硅氧烷的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中广泛采用的是恒沸酸环路水解工艺,即将二甲基二氯硅烷和20%左右的稀酸,按比例连续送入由离心泵、换热器、油水分离器及管路组成的环路体系中,生成的HCL气体溶于稀酸,放出大量热量,系统内水解温度经冷却控制在30℃左右,生成的水解物经油水分离,上层酸性水解物送后续净化,下层浓盐酸经除去硅氧烷后,进入解析塔脱出HCL,用作合成氯甲烷原料,解析得到的稀酸,重新作为原料返回水解环路。
恒沸酸连续水解可得到粘度较低的、环体含量较高的水解物,且操作容易。但其操作费用高(为冷却氯化氢溶解热,需大量的冷量;而从浓酸中解析氯化氢又需大量热量)、废水量大、盐酸中夹带的聚硅氧烷较多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恒沸酸水解的发展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大量废酸产生的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制备低聚硅氧烷的工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甲基二氯硅烷采用浓酸水解制备低聚硅氧烷的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二甲基二氯硅烷由静态混合器进入环路系统中,与环路循环的浓酸接触反应,混合物进入一环路预热器加热,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水解反应器,当系统压力达到与后系统生产压力相匹配的值时,HCL气体从水解反应器内析出,生成的低聚硅氧烷和系统中的浓酸溢流至预分离器进行物料的初步分离,底部浓酸重新进入循环泵打循环,顶部物料和占顶部物料体积7~15%的浓酸溢流至酸分层器后进一步沉降分离,底部分离出的占酸分离器内总体积的0.3%以下的浓酸返回循环泵进口继续使用;顶部物料送至后环路精制系统,最终得到合格的低聚硅氧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氯化氢气体直接从水解反应器内析出,氯化氢气体减少蒸汽消耗,减少大量废酸的产生,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
预分离器与酸分层器顶部析出的HCL气体与水解反应器顶部解析出的HCL气体混合,混合后的HCL气体进入氯化氢冷却器进行冷却,除去夹带占混合后的HCL气体总体积3%以下的低聚硅氧烷和水份,后经除雾器进一步处理后,作为原料送至氯甲烷合成工序。
混合后的HCL气体进入氯化氢一级冷却器和二级冷却器进行冷却。
顶部物料和占顶部物料体积10%的浓酸溢流至酸分层器后进一步沉降分离。
底部分离出的占酸分离器内总体积的0.3%的浓酸返回循环泵进口继续使用。
混合物进入一环路预热器加热,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水解反应器,当系统压力达到2公斤的压力值时;氯化氢气体从水解反应器内析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水解的流程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浓酸解析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一种二甲基二氯硅烷采用浓酸水解制备低聚硅氧烷的工艺,采用六级环路水解精制,经过酸洗、碱洗和水洗等操作,其中一环路系统为本实施例的核心,其余环路流程与现有技术一致。
本实施例参见图3所示,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
二甲基二氯硅烷由二甲基二氯硅烷混合器1进入环路系统中的一环路预热器,与一环路循环的浓酸接触反应。
由于反应为吸热反应,混合物进入一环路预热器2加热,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水解反应器3,当系统压力达到2公斤的压力值时,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从水解反应器3内析出,生成的低聚硅氧烷和系统中的浓酸溢流至预分离器4进行物料的初步分离,底部浓酸重新进入循环泵打循环,顶部物料和约占顶部物料体积10%的的浓酸溢流至酸分层器5后进一步沉降分离,底部分离出的占酸分层器5总体积0.3%的浓酸返回循环泵进口,继续使用;顶部物料送至后环路精制系统,最终得到合格的低聚硅氧烷。其中低聚硅氧烷经过酸洗、碱洗和水洗等操作,得到符合要求的中间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三友硅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三友硅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80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绳式软连接焊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式圆弧压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