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连接方法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6130.4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6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酒井康司;小谷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富士通爱富飒斯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康建峰;贾萌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配置信息 便携式介质 第三方设备 网络连接 防篡改 存储 芯片 电子设备提供 批准 网络 传输 | ||
提供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1)存储由第一电子设备上的防篡改芯片收集并且由便携式介质(4)中的第三方设备(3)批准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二电子设备(2)存储由第二电子设备上的防篡改芯片收集并且由便携式介质中的第三方设备批准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并且从便携式介质获取第一配置信息。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长距离网络(5)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从便携式介质获取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电子设备基于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来控制第一和第二电子设备(1、2)之间通过长距离网络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文所讨论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等。
背景技术
针对设备之间通过无线局域网(LAN)的数据通信,例如,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近来开发了一些安全标准,并且通过下面的这些标准能够相对安全地执行数据通信。
例如,在无线LAN的情况下,由于设备与彼此在能够接收到无线电波的相对较小的区域中进行通信,并且每个设备的用户能够检查属于另一通信用户的另一设备,所以能够利用的是这样的技术:其中,共享的私钥被分发至属于能够被相互识别的通信用户的设备并且在这些设备之间使用,以实现高度保密的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的示例包括在日本特开2001-34579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19706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3473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030608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3-03015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些示例。
在设备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这种传统技术可能不能够建立与适当的指定设备的连接。
为了建立不仅连接至无线LAN而且连接至诸如因特网的长距离网络的所有设备之间的安全连接,需要确定指定设备是否是合法的指定。在作出关于该指定设备是否是合法的指定的这种确定的过程中,使用诸如设备的唯一编号、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网际协议(IP)地址、有线等效保密(WEP)密钥或设备的序列号的信息。然而,由于这些类型的信息是第三方能够伪造的信息,所以传统技术不能够适当地验证指定的合法性。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要在设备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连接时能够建立与适当指定的连接的网络连接方法和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例的一方面,网络连接方法包括:第一存储步骤,在第一存储步骤,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由安装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防篡改芯片收集并且由便携式介质中的第三方设备批准;第二存储步骤,在第二存储步骤,第二电子设备存储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由安装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防篡改芯片收集并且由便携式介质中的第三方设备批准;获取步骤,在获取步骤,第二电子设备从便携式介质获取第一配置信息;传输步骤,在传输步骤,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长距离网络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从便携式介质获取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以及控制步骤,在控制步骤,第二电子设备基于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来控制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过长距离网络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解释在IC卡、移动终端以及无线LAN路由器之间交换的数据的第一示意图;
图4是用于解释在IC卡、移动终端以及无线LAN路由器之间交换的数据的第二示意图;
图5是例示由移动终端和ISP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例示由IC卡和ISP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例示在移动终端与IC卡之间交换数据的处理的第一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富士通爱富飒斯,未经株式会社富士通爱富飒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6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