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种间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4812.1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1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龚红兵;李闯;曾生元;周义文;盛生兰;林添资;景德道;钱华飞;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云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亚种间籼型三系 恢复 育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品种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种间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成功培育出水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并成功实现了三系、两系配套。杂交水稻的迅速推广使我国的水稻平均单产提高20%,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10多年来,我国的水稻产量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杂交水稻的育种突破均为亚种内品种间杂交育种,亚种内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潜力均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和挖掘,亚种内育种产生新突破的难度较大,要在水稻产量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必须另辟蹊径,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籼亚种和粳亚种各自具有许多优良的农艺性状,彼此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籼、粳杂种F1代具有比亚种内品种间杂种更强大的杂种优势,但超亲迟熟、F1育性障碍是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必须解决的两大难题。
在我国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不少科学家提出了通过籼型品种与偏粳的中间型广亲和品种杂交,选育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籼型不育系配组,以绕开超亲迟熟、F1育性障碍两大难题,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部分利用的设想,因而,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是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部分利用的关键。但现有的育种方法选育的籼型恢复系有的渗粳太少导致配置成的杂交组合优势不足,有的渗粳太多导致配置成的杂交组合超亲迟熟、育性低,在籼渗粳的“度”上难以把握,育种效率难以提高。
众所周知,与籼亚种相比,粳亚种耐寒性更好,根系活力更强且持久,这种内在遗传差异在农艺性状上直接表现为典型的籼型品种后期功能叶活力难持久,易早衰,遇到冷空气来临,上部叶片颜色由绿转为不可逆的红色,犹如火烧,而粳型品种或渗粳适度的籼型品种,后期功能叶活力持久,不易早衰,不因遇到冷空气而变红,如以后期功能叶的转色作为标志性状,衡量籼渗粳的“度”,无疑能大大提高选育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种间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方法,把握籼渗粳的“度”,提高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效率,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部分利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亚种间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亲本的选择与F1配置:以籼型三系恢复系为母本,以偏粳的中间型广亲和品种作父本,将两者进行杂交配置F1;
(2)F2及以后世代播期安排:在长江中下游地区,F2于5月20日~5月25日播种,移栽及管理同其他育种材料;
(3)F2及以后世代的选择:以后期转色为首要淘汰指标,应用系谱法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直至获得后期转色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稳定株系;
(4)稳定株系的测配:对F4以上、渐趋稳定的株系用珍汕97A进行连续2~3年的配合力测定,并观察测交F1后期转色;
(5)籼型亚种间三系恢复系的获得:要求当选的籼型亚种间三系恢复系后期转色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用该恢复系配置的杂交组合后期转色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优势表现突出。
更进一步的,步骤(1)中籼型三系恢复系作母本,与父本偏粳的中间型广亲和品种作杂交配置F1。
更进一步的,步骤(2)中F2及以后世代均于5月20日~25日播种,以后期转色为首要淘汰指标,应用系谱法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直至获得后期转色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稳定株系。
更进一步的,步骤(4)中稳定株系的测交步骤具体为,用珍汕97A对F4以上、渐趋稳定的株系进行测交,次年将测交种分两期播,第Ⅰ期于5月10日左右播种,用于考察产量、品质、抗性等的优势表现;第Ⅱ期于5月20日~5月25日播种,用于观察后期转色。
更进一步的,步骤(5)中,籼型亚种间三系恢复系的获得步骤要求测交种的后期转色、优势表现必须与测交父本后期转色、综合农艺性状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4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打印机的可调式喷头
- 下一篇:汽车轮毂自动打磨机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