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脱硝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4479.4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6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都;赵京国;王甲;周送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耀都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10002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及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脱硫脱硝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地雾霾天气的增多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和地方陆续颁布了更加严格的减排政策和排放标准。工业窑炉烟气污染物如烟尘、SO2、和NOx(氮氧化物)的深度净化急需一种高效和节能的技术。
目前烟气脱硫装置主要是以喷淋塔为主,喷淋塔在进行烟气脱硫时是通过SO2与吸收液的接触时间和碰撞频率来完成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的,若要达到很高的脱硫率就要求烟气在塔内的停留时间要尽可能地长,因此要求塔体变高,液气比(即:吸收液与烟气之比,单位L/m3)要尽可能地大,因此要求吸收浆液多,由此搬运吸收浆液的循环泵就要做很大的势能功,使其耗能高、功率大,此外,喷淋塔的设计是根据烟气量、SO2含量、吸收剂活性、脱硫率、结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塔内的烟气流速、液气比和塔体高度的,当喷淋塔运行时,若锅炉负荷和煤质变化时,只能通过改变喷淋层数来进行调解,很难对应变化量进行的适量调节;当吸收剂改变或国家排放标准提高时,喷淋塔就无法调节了,对此只能对喷淋塔进行改造。虽然鼓泡塔是可以通过调节液位来规避喷淋塔的弊端,但是,因鼓泡塔在烟气脱硫时,烟气要经过吸收液,因水封的作用会造成烟气的阻力加大,使烟气的动能风机的功耗剧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脱硫脱硝除尘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能耗大、可调性差、吸收液夹带大及烟气深度净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腔体,壳体的侧壁设置有烟气入口,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腔体内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将腔体分割成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包括除雾器,中腔室包括水平设置的位于烟气入口上方的喷淋装置,下腔室包括散射器,散射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气口,下腔室的底部容纳有吸收浆液,上隔板与下隔板中间设置上升通道,上升通道的顶端贯穿上隔板与上腔室连通,上升通道的底端贯穿下隔板与下腔室连通,散射器底部的出气口伸入至吸收浆液中。
优选的,壳体为塔体状结构。
优选的,喷淋装置设置有至少一层喷淋层。
优选的,壳体的外部连接有循环泵,中腔室的喷淋装置与循环泵连接。
优选的,下腔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搅拌器。
优选的,除雾器的下方设置有拦截装置。
优选的,散射器为防腐材料的散射器。
优选的,散射器底部的出气口向下延伸至吸收浆液的深度为10mm~200mm。
优选的,烟气在中腔室内的流速为1~10m/s,烟气在散射器内的流速为3~25m/s。
优选的,中腔室的高度为2~6m。
本发明中的脱硫脱硝除尘装置比传统的鼓泡塔的节能率高达20%以上,比喷淋塔的节能率高达35%以上。引入中腔室内的烟气流速为10~15m/s,当烟气进入中腔室后速度极具下降,烟气向下移动进入散射器内时,速度又将提高。这种扩大、变向、缩小等过程加剧了烟气产生湍流的频率,所以烟气中掺杂的污染物与吸收液液滴的碰撞几率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装置;2、烟气入口;3、烟气出口;4、壳体;5、上腔室;6、中腔室;7、下腔室;8、喷淋装置;9、散射器;10、上隔板;11、下隔板;12、上升通道;13、搅拌器;14、除雾器;15、拦截装置;16、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耀都,未经陈耀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44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