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墨水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3956.5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志华 |
主分类号: | B43L25/10 | 分类号: | B43L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墨水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文具用品领域,具体指一种多功能墨水瓶。
技术背景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其中毛笔书法充分展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常说的“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四种重要的写字工具。对于很多书画爱好者,书写所用的墨水常常自己研磨,通过墨锭在砚台上精心研磨,直至磨出所需墨水。常见笔、墨、砚、墨锭(用来提供研磨所需的颜料)都是分开的部件,一方面平时不用时,放置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有时候不小心碰到,会污染衣服和身体。另一方面,当要携带时,如外出参加书画比赛或交流,常常需要较大的工具用来装这些工具,显得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携带毛笔、砚台和墨锭且结构简单的多功能墨水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墨水瓶,包括容纳墨水的瓶身,瓶身上方设有瓶盖,所述瓶身外壁底面连接有横块,所述瓶身外壁的侧面连接有竖块,所述横块沿所述瓶身底面向外延伸形成超出瓶身侧壁的伸出部,在所述伸出部的侧端面开设有沿所述横快长度方向的第一盲槽,所述竖块底面连接在所述伸出部上表面,所述横块、竖块和瓶身三者构成整个瓶体,还包括砚台,所述砚台可活动地插置于所述第一盲槽中;所述竖块上开有沿竖块长度方向贯穿竖块的通孔,还包括毛笔,所述毛笔插置于通孔中;还设有第二盲槽,所述第二盲槽从所述竖块上端面朝竖块下端面延伸,还包括墨锭,所述墨锭插置于所述第二盲槽中;所述砚台的上表面还设有凹孔,所述凹孔在砚台插置于所述第一盲槽时与所述通孔竖直对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墨锭上端面设有螺钉,螺钉的一端连接有细绳。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砚台上面设有盛装墨水的凹槽,凹槽边缘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最低点高于凹槽的最低点。
较佳地,所述导流槽远离凹槽一端设有导流口。
较佳地,所述砚台一端面设有用以推拉所述砚台的推块。
较佳地,所述毛笔的笔杆为可伸缩笔杆。
采用上述多功能墨水瓶,当不需要进行书写时,将砚台插置于第一盲槽中,墨锭插置第二盲槽中,毛笔插置于通孔中。由于通孔与凹孔竖直对应,毛笔的一端抵顶凹孔中,此时毛笔垂直于砚台,能限制砚台移动。这样砚台不用再另外设置限位部件,也不会轻易从第一盲槽中滑出来。通过将瓶身、砚台、墨锭巧妙配合形成整个墨水瓶,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小放置空间,且携带非常方便。需要使用时,先将毛笔拿出,拉出砚台,在拿出墨锭,用墨锭在砚台上磨墨进行书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未放置砚台、墨锭、毛笔时)。
图2为本发明竖块在A-A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墨锭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砚台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毛笔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图中:
1-瓶身 2-瓶盖
3-横块 31-第一盲槽
4-竖块 41-通孔
42-第二盲槽 5-墨锭
51-螺钉 52-绳子
6-砚台 61-凹槽
62-凹孔 63-导流槽
64-导流口 65-推块
7-毛笔 71-笔杆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多功能墨水瓶,包括容纳墨水的瓶身1,瓶身1上方设有瓶盖2。瓶身2外壁的底面连接有横块3,所述瓶身1外壁的侧面连接有竖块4。横块3沿所述瓶身1底面向外延伸,超出瓶身1侧壁的的部分为伸出部,在伸出部的侧端面开设有沿所述横快3长度方向的第一盲槽31,竖块4底面连接在所述伸出部上表面,横块3、竖块4和瓶身1三者一体成型成为整个瓶体。还包括砚台6,砚台6可活动地插置于所述第一盲槽31中。在竖块4上开有沿竖块4长度方向贯穿竖块4的通孔41。还包括毛笔7,毛笔7插置于通孔41中。在竖块4上设有第二盲槽42,第二盲槽42从竖块4上端面朝竖块4下端面延伸。还包括墨锭5,墨锭5插置于第二盲槽42中。在砚台6的上表面还设有凹孔62,在砚台6插置于第一盲槽31时,凹孔63与通孔41竖直对应,当毛笔7插入通孔41时,毛笔7的底端会抵顶在凹孔6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志华,未经吴志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3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