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块三维地震数据叠前融合处理能量不均的解决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51715.7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3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何和英;张高成;商建立;孔剑冰;姚振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地震 数据 融合 处理 能量 不均 解决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块三维地震数据叠前融合处理能量不均的解决方法。
背景技术
叠前时间(或深度)偏移技术已成为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的关键处理技术。当进行多块三维地震数据融合处理时,由于工区局部覆盖次数相差悬殊、能量严重不均,造成叠前偏移成像处理时出现画弧现象。这种假象对地质构造的真实性有着严重的影响。
近几年来,为了解决多块三维地震数据融合处理时由于能量不均引起的偏移划弧问题,通常采用区域振幅均衡、局部能量标定、地震道插值等方法解决能量差异问题。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资料处理过程中人为地改变了数据的振幅相对关系,成果数据的保真度变差,这种解决办法特别是在岩性勘探和高精度勘探中属于慎重使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块三维地震数据叠前融合处理能量不均的解决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完好解决多块三维地震数据融合处理能量不均造成的偏移划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是:一种多块三维地震数据叠前融合处理能量不均的解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完成叠前预处理的多块三维地震数据的CMP道集进行动校正和动校拉伸切除,在动校拉伸切除后的CMP道集上,计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SNR,对经过动校拉伸切除后的CMP道集进行纯波叠加,并提取每一个CMP面元的覆盖次数Nm;
(2)根据步骤(1)中得到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计算基于覆盖次数和信噪比的实际能量调整因子Yms,其中,Yms=Gm/SNR,SNR为信噪比,Gm为基于覆盖次数的能量调整因子,Bm是第m个面元的均方根振幅,M为振幅级别5000。
(3)对步骤(2)中得到的能量调整因子Yms进行平滑,去除异常跳跃值,提取光滑的能量调整因子Gms;
(4)对平滑后得到的能量调整因子Gms进行指数化处理,得到最终的能量调整因子G,并在叠前CMP道集上施加该能量调整因子G,对地震数据叠前道集进行能量调整,其中,
(5)用经过能量调整后的多块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或深度偏移。
步骤(1)中计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SNR的公式为:As为有效信号频带范围内的均方根振幅,A为全频带信号均方根振幅。
步骤(2)中第m个面元的均方根振幅Bm的计算方法为:其中i=1,2,3,…,L,L是某一地震道分析时窗内的总样点数,Xi是该地震道分析时窗内第i个样点的振幅值,m是第m个面元序号。
步骤(3)中对能量调整因子Yms进行平滑的公式为:Gms=aYms+(1-a)G(ms-1),其中,Gms为第m个面元的平滑值,G(ms-1)为第m-1个面元的平滑值,a为平滑系数,a的取值范围为[0,1]。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动校正和动校拉伸切除,去除拉伸畸变引起的能量异常,并通过计算信噪比和覆盖次数能量调整因子,对能量调整因子进行平滑滤波,并将该能量调整因子应用到CMP道集中,对CMP道集进行了基于信噪比和覆盖次数的能量调整,使得能量分布更加均匀,最后对能量调整后的多块三维地震数据实施叠前偏移处理,消除了多块三维地震数据融合处理时由于覆盖次数不均以及偏移距不规则导致能量不均引起的偏移划弧现象,该方法极大地降低了石油地震勘探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为动校正后CMP道集切除;
图2a为能量调整前数据体能量图;
图2b为能量调整后数据体能量图;
图3a为地震数据能量调整前偏移图;
图3b为地震数据能量调整后偏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1)动校正和切除
在做完叠前去噪、静校正、反褶积等精细预处理的多块三维地震数据的CMP(共反射点)道集上,首先对道集采用准确的叠加速度进行动校正,然后对道集进行动校拉伸切除,去除拉伸畸变引起的能量异常,消除异常能量引起的统计误差。
如图1所示,图中下方的标记线为合适的切除,相对上方的标记线比较去除动校拉伸畸变频率要彻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1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