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型蓄电池的焊接方法、密封型蓄电池和盖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1115.0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4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坂井哲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04;H01M2/3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琼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蓄电池 焊接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2年8月13日提出的先前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79292并且要求该先前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焊接在一起的零件的密封型蓄电池的焊接方法,和密封型蓄电池及使用所述焊接方法形成的盖体。
背景技术
密封型蓄电池设有壳体,其构造成将电极和电解液封装在其内;盖体,其构造成覆盖所述壳体;端子和设置在盖体上的引线。
在端子插入到设置在盖体中的孔内后,借助压力机从所述盖体的背侧挤压所述端子。此时,在所述端子和盖体之间存在绝缘体,所述端子和盖体彼此绝缘。所述端子被延展以形成盘形形状,并且它的周缘部分激光焊接到所述盖体的背侧以结合到它上。沿着所述端子的周缘部分连续或间断地进行焊接。
应注意,作为所述端子的材料,使用例如铝合金5052材料等材料,和作为所述盖体的材料,使用比5052材料具有更高热导率的纯铝材料(1050材料等)。
在密封型蓄电池的上述焊接方法中存在下述问题,即虽然铝合金5052材料和纯铝材料1050材料在线性膨胀系数方面是彼此相同的,但是它们在热扩散系数方面彼此显著不同,即它们分别具有例如57.0和92.9mm2/s作为热扩散系数的数值。因为这个原因,当进行连续焊接时,因在焊接时吸收的热而在所述端子和盖体之间引起相当大的热应力,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产生裂纹。当产生裂纹时,存在裂纹在结合部分处引起电阻增大的可能性。
此外,当进行间断焊接时,反复地进行辐射激光和不辐射激光,在焊接终点,施加激光的部分迅速冷却,并因而存在可能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
因此,具有低裂纹产生率的密封型蓄电池的焊接方法是优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型蓄电池的焊接方法,其能够降低裂纹产生率并且进行稳定的焊接。
根据所述实施例,密封型蓄电池的焊接方法包括:沿着盖体压扁和延展两个端子中的每个端子的远端侧,所述盖体包括连接到发电元件的引线,所述发电元件包括电解液,所述两个端子插入到设置在盖体中的孔内、连接到一对电极并且由不同于引线材料的成分的材料形成;和沿着端子远端侧的周缘和盖体之间的边界线并且交替地和反复地经过视作参考线的边界线的端子侧上的位置和在边界线的盖体侧上的位置进行连续焊接,以便形成正弦焊接轨迹,正弦焊接轨迹的周期满足条件B/2<W<L/2π,其中,W是幅值,L是正弦周期和B是焊缝宽度,至少部分正弦焊接轨迹包括从端子侧朝向盖体侧向外突出的位置。
上面的焊接方法可降低裂纹产生率和进行稳定的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密封型蓄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整合到密封型蓄电池中的盖体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用于形成盖体的端子焊接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焊接轨迹与边界线的入射角度和从用于形成盖体的端子焊接方法的实验结果获得的焊接幅值所推导出的裂纹长度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盖体50整合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密封型蓄电池中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用于形成盖体50的端子焊接方法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焊接轨迹与边界线P的入射角度和从实验结果获得的焊接幅值推导出的裂纹长度的说明图。
所述密封型蓄电池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在它的上部分上具有开口部分并且构造成将电解液和一对电极封装在其内;盖体50,其构造成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部分;和一对端子60和61,其连接到所述成对的电极。
如图2所示,盖体50设有盖主体51和端子60、61,端子60、61是用在热扩散系数方面不同于盖主体51的材料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
盖主体51是用热扩散系数约为92.9mm2/s的纯铝材料1050材料(纯铝材料或者第一铝合金材料)形成的,后面将说明的端子60和61是用热扩散系数约为57.0mm2/s的铝合金5052材料(第二铝合金材料)形成的。铝合金5052材料包含2.56%的镁。应注意,上面金属材料中的每一种金属材料都具有24μm/m·℃的线性膨胀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11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