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单板层积板材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8237.4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3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和;卫佩行;徐英熙;葛文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加低碳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D1/08 | 分类号: | B27D1/08;B32B37/02;B32B37/06;B32B37/10;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31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单板 层积 板材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单板层积板材的生产方法,具体地说,是利用普通木材或低等级木材高效制造高性能单板层积板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单板层积板材是把旋切后的木材单板经过涂胶、顺纹组坯、压制而成的一种新型工程结构材料,由于其性能稳定、强度高、易于加工、可替代大径级实木锯材使用等优点,受到市场的青睐。
单板层积板材包括两大类,一种是单板层积板(laminated veneer board,LVB),一种是(厚型)单板层积材(laminated veneer lumber,LVL)。单板层积板宽度远远大于厚度,常用作车厢板。(厚型)单板层积材一般厚度大于30mm,常用作梁或柱。
但是我国单板层积板材的生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单板层积板材的要求。概括来讲,不足之处在于:木材单板变异性大,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影响木构件的工程设计;单板浸渍增强处理方法时间长、成本高,阻碍了单板浸渍增强技术的市场推广;板坯结构不合理,造成产品的力学性能(如静曲强度、剪切强度、弹性模量、耐磨性能)较低,尺寸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弹性模量、高尺寸稳定性、高耐磨性及低变异性的高性能单板层积板材生产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普通木材或低等级木材资源,制造高性能单板层积板材,可以用于车厢底板、建筑模板和集装箱底板(单板层积板)、大跨度承载梁柱和包装箱用厚型包装材料(单板层积材)等领域,对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实现劣材优用,增加木材利用的附加价值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发明的高性能单板层积板材的生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单板分等:根据每张单板的动态弹性模量MOE的大小,将单板分为高、低两个等级或高、中、低三个等级;
b.配置双组分酚醛树脂浸渍液:把分子量1000-2000的高分子量酚醛树脂和分子量200-1000的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按2:8-8:2的比例混合,最终双组分酚醛树脂浸渍液固含量为30-50%;
c.单板浸渍:以浸渍液对部分高或中等级单板浸泡5-10分钟,对部分低等级单板浸泡3-8分钟,对浸渍后的单板在40-70℃温度下干燥1.0-1.5小时,使浸渍后的单板含水率达到9-12%;
d.单板涂胶:对未浸渍的单板涂布普通商用酚醛树脂胶粘剂,单面涂胶量为120-180g/m2;
e.单板组坯:
①单板层积板组坯方案:
从上到下依次为表层、平衡层、芯层、平衡层、底层,以芯层对称;
表层和底层为1至2层高或中等级浸渍单板,其纹理平行于板材长度方向;
平衡层为1层高或中低等级浸渍单板,其纹理垂直于板材长度方向;
芯层为若干张中或低等级涂胶单板,其纹理平行于板材长度方向;
②厚型单板层积材组坯方案:
从上到下依次为表层、芯层、底层、抗弯增强层,每层单板的纹理平行于板长方向;
表层和底层由1至3层中或低等级浸渍单板组成;
芯层由若干张低等级涂胶单板组成;
抗弯增强层由1层高等级浸渍单板组成;
f.热压:在压力1.2-2.0MPa下对板坯热压,在板坯芯层温度达到95℃左右条件下卸压,然后堆放冷却。
上述的生产方法,单板动态弹性模量是以无损检测方法测得。例如,测得该单板密度ρ和应力波在该单板中的传输速度v,动态弹性模量根据MOE=ρv2计算得出。
上述的生产方法,根据每张单板的动态弹性模量MOE,根据每张单板的动态弹性模量MOE,得出单板MOE的累积分布函数;以单板MOE累积分布函数为10%至90%之间的特定值f对应的MOEf对单板分为高低两个等级;动态弹性模量MOE≥MOEf的单板为高等级单板,动态弹性模量MOE<MOEf的单板为低等级单板;或按类似方法将单板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加低碳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加低碳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82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