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灭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8208.8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5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马人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启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3/02 | 分类号: | A0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灭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地,是涉及包括有电蚊拍的灭蚊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蚊拍已经十分普及,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振荡模块,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再经升压、整流后,提升为高压直流电,加压至金属网上,使钻入网间的蚊虫连通分别与正负极相接的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使蚊虫被击毙。
然而在电蚊拍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当房间内有蚊虫,而房间内饰较丰富,特别是墙壁不是纯白色的情况下,要寻找到飞行中的蚊子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这种房间而言,如若不是蚊虫飞到眼前,那欲采用电蚊拍灭蚊可谓艰难不堪。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灭蚊系统,该系统包括有电蚊拍,并可以方便地判别蚊虫的踪迹,然而通过电蚊拍轻易将其消灭。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子灭蚊系统包括左听觉单元、右听觉单元、电蚊拍;所述左听觉单元包括左听筒、左麦克风,所述左听筒和左麦克风制成一体,且具有如下结构特征:所述左听筒塞入耳道内时,所述左麦克风处于耳廓的包围区域内,且所述左听筒发出的声音经隔音部件以及耳道的限制,与所述左麦克风形成隔音;所述右听觉单元亦包括右听筒、右麦克风,结构特征与左听觉单元相同;所述左、右麦克风所采集到的声音,经由功放模块放大后,分别输送给左、右听筒。
作为优选,所述左、右麦克风与左、右听筒之间还设有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为带通滤波器,其中心频率与蚊子噪音的平均频率相等;从而使听筒中仅能听到蚊子噪音,消除其它声音的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滤波模块设在所述左、右麦克风与所述功放模块之间,使得声音信号在放大之前就得到过滤,有利于降低整个系统的功耗。
作为优选,所述麦克风的为电容式麦克风,其受话头成球形,球径为3mm~6mm。
作为优选,所述功放模块、滤波模块,以及为所述左右麦克风、左右听筒供电的电池,均设置于所述电蚊拍内;所述左、右听觉单元通过音频线或蓝牙或2.4G无线方式与电蚊拍建立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左右耳朵分别戴上所述左、右听觉单元后,处于左右耳廓包围区域内的左、右麦克风将蚊虫的噪音采集,再通过所述功放模块放大后,又分别由所述左、右听筒在耳内重现蚊虫噪音,这样,等同于左右耳朵直接听到放大版的蚊虫噪音,人体神经系统可以根据左右耳所听到的噪音的微小差异,直接判断出噪音源的所在位置,亦即蚊虫的所在位置,使用户可以采用电蚊拍将蚊虫消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子灭蚊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电子灭蚊系统中左听觉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电子灭蚊系统包括左听觉单元1、右听觉单元2、电蚊拍(未图示);所述左听觉单元1包括左听筒12、左麦克风11,所述左听筒12和左麦克风11制成一体;左听觉单元1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左听筒12朝向耳廓6内侧,左麦克风11朝向耳廓6外侧,两者固定在基体10的两侧;左听筒12通过一个橡胶通道120伸入耳道内,该橡胶通道120作为隔音部件,与耳道一同对左听筒12所产生的声音进行封闭,使之只能传送到耳道内部;所述左麦克风11处于耳廓6的包围区域内,左麦克风11与所述基体10之间还垫置一块橡胶14,以进一步消除左听筒12产生的声音借助基体10的振动而传向左麦克风11的可能性;左麦克风11的受话头成球形,球径为3mm~6mm,如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保证录音音质的前提下,制造更小尺寸的麦克风受话头,那采用尺寸越小越好。
所述右听觉单元2包括右听筒22、右麦克风21,结构特征与左听觉单元1相同;所述左、右麦克风11、21所采集到的声音,首先经由滤波模块3过滤,所述滤波模块3可以为带通滤波器,其中心频率与蚊子噪音的平均频率相等;其配置有两个对称的过滤通道,分别对左麦克风11和右麦克风21采集到的声音进行过滤,使得仅有蚊子噪音所对应的频率的声音通过;以消除其它杂音;噪音音频从所述滤波模块3的两个过滤通道出来后,输入功放模块的左右声道,进行音频放大,然后通过功放模块的左右输出通道分别输送给所述左、右听筒12、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启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启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82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