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空心陶瓷茶盘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48024.1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7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孝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孝喜 |
主分类号: | A47G23/06 | 分类号: | A47G23/06;C04B41/86;C04B4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空心 陶瓷 茶盘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盘,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空心陶瓷茶盘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茶盘一般都是采用木制、树脂、石头或玻璃等材料制作而成,此类材料制成的茶盘,装饰比较单一,颜色不够绚丽丰富,观赏价值不够。为提高茶盘的观赏性,有些茶盘使用陶瓷材料制作而成,但因为陶瓷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出现瓷器坯体软化的现象而产生变形,陶瓷烧制面越大,烧成难度则越大,所以以往的陶瓷茶盘体积较小。且以往的陶瓷茶盘为实心结构,比较重,不易搬移,用料也比较多,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传统茶盘样式单一、颜色单调、装饰性不够强,以及市面上的陶瓷茶盘体积小、又是实心,比较重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大型空心陶瓷茶盘及其制作方法,填补了大型空心陶瓷茶盘制作工艺的空白。
本发明的陶瓷茶盘,包括盘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盘体的长在50cm以上,盘体内部为空心结构,盘体的底部由两个以上拱形桥梁结构的支撑弧面构成,盘体的表面由底部支撑弧面支撑,相邻两个支撑弧面的顶部支撑点之间的空心部位靠两个支撑点之间对盘体平面的拉力来保持盘体的平整度。
优选地,所述的盘体的边缘略高于盘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的盘体的表面设有排水孔,盘体的底部设有与排水孔相通的排水管。
优选地,所述的排水管的尾部逐渐变细并朝向盘体的侧面,排水管的尾部指向的盘体的底部边缘处开设有排水槽。
优选地,所述的盘体的底部靠近边缘处设有橡胶防滑垫。
本发明的陶瓷茶盘的制作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
a、按盘体的形状雕塑盘体的样板;
b、按a步骤雕塑出的盘体的样板制造石膏模具;
c、向b步骤中制得的石膏模具表面灌浆,冷却后得到坯体;
d、对c步骤制得的坯体进行修坯;
e、将修坯后的坯体进行素烧,其素烧时间控制在6~12小时、温度达到600~800℃;
f、对素烧后的坯体进行花面加工。
所述f步骤中的花面加工方式可为窑变、贴花或手绘。
烧窑变花面的步骤为:
a、为坯体上釉;
b、将上釉后的坯体高温烧制8~18小时,温度达到1250~1350℃;
c、对烧制后的坯体进行打磨处理即得成品。
烧贴花花面的步骤为:
a、为坯体上釉;
b、将上釉后的坯体高温烧制8~18小时,温度达到1250~1350℃;
c、对烧制后的坯体进行装饰;
d、对装饰后的坯体进行烤花;
e、对烤花后的坯体进行打磨处理即得成品。
烧手绘花面的步骤为:
a、在坯体表面手绘花面;
b、为坯体上釉;
c、将上釉后的坯体高温烧制8~18小时,温度达到1250~1350℃;
e、对烧制后的坯体进行打磨处理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陶瓷茶盘及其制作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做成面积在50cm2以上的大茶盘,盘体的底部由两个以上的拱形桥梁结构的支撑弧面构成,利用两个相邻的支撑弧面的支撑点对两个支撑点之间的空心部位的拉力来避免茶盘在高温烧制状态下软化,使盘体的空心部位不会向下凹进去,从而保持盘体的平整度。
2)、盘体为空心的,重量轻,便于拿取和搬移;
3)、盘体的表面以丰富的釉面色彩加以装饰,色彩丰富,其装饰方式可以为手绘、贴花或窑变,使得茶盘的外观比较有立体感;
4)、陶瓷茶盘经过高温烧制后,对身体无害,绿色环保;
5)、陶瓷材质的表面容易清洗,可以持久如新,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各附图及三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孝喜,未经吴孝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8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饭锅蒸汽收集再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感温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