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水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47635.4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0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池学聪;谭红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特别是一种用于餐饮业的自动排渣式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用于餐饮业的油水分离器一般体积都比较大、安装不方便,导致废油无法有效回收利用。其次设备中一般安装格栅进行杂物过滤,需要人们当格栅杂物过多时必须进行清理,劳动强度大,同时清理时设备必须停机,导致工作不稳定、隔油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可自动将油水及食物残渣混合物中的食物残渣过滤排出设备外的油水分离器,使用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同时提高油水分离效果,避免排放的水对环境造成油脂污染。
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实现上述目的,油水分离器由:壳体、电磁铁、活动挡板、加热器、保温器、高水位传感器、导油管、低水位传感器、温度控制器、超声波液位计、控制阀、过滤排渣器、排油阀、控制柜组成,过滤排渣器采用倾斜安装方式,壳体分割为油水收集处理间和储油间,油水收集处理间和储油间通过导油管连接,壳体设有进料口、排渣口、排油口和排水口,控制阀连接在排水口上,电磁铁安装在进料口和活动挡板之间,活动挡板为金属材料,安装在进料口,排油阀安装在排油口上。
采用如上结构,厨房产生的废弃油水及食物残渣混合物,由进料口进入过滤排渣器,过滤排渣器进行油水同食物残渣分离,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进入到油水收集处理间进行储存,食物残渣则通过排渣口排出设备。当油水收集处理间储满油水混合物后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使挡板关闭停止进料,进行油水分离处理,油水分离处理完成后油水收集处理间的油脂经导油管进入储油间进行储存,然后控制阀打开将水由排水口排出。排水完成后控制阀关闭,电磁铁断电设备再次进料进行下次处理,以此循环工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实施状态图。
图2为油水收集处理间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1、电磁铁2、活动挡板3、加热器4、保温器5、高水位传感器6、导油管7、低水位传感器8、温度控制器9、超声波液位计10、控制阀11、过滤排渣器12、排油阀13、控制柜(图中未标)组成。在壳体1上设有进料口14、排水口15、排油口16、排渣口17,控制阀11安装在排水口15上,排油阀13安装在排油口16上,壳体1分割为两个功能区油水收集处理间18和储油间19,电磁铁2安装在进料口14和活动挡板3之间,过滤排渣器12采用倾斜方式安装在油水收集处理间18中,过滤排渣器12和进料口14及排渣口17连接,厨房油水及食物残渣混合物通过进料口14进入到过滤排渣器12中,油水混合物通过滤排渣器12滤孔后进入到油水收集处理间18进行储存,由于过滤排渣器12处于倾斜状态这样分离出来的食物残渣由于自重力原因由排渣口17自动排出,以此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加热器4安装在油水收集处理间18、加热器4的加热温度受温度控制器9控制,使油水收集处理间18保持一定温度防止油水混合物中的动物油脂由于低温而凝结无法进行油水分离。高水位传感器6及低水位传感器8安装在油水收集处理间18中,设备工作时控制柜检测高水位传感器6的信号时控制电磁铁2得电,电磁铁2得电后产生磁力将活动挡板吸住使进料口14处于关闭停止进料状态,油水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工作,由于油水收集处理间18和储油间19由导油管7连接,当油水分离完成后油脂由导油管7进入到储油间19进行储存,油脂排放完毕后控制柜使控制阀11打开,将水由排水口15进行排放,当检测到低水位传感器8信号时控制阀11关闭停止排水,同时控制电磁铁2断电,进料口9重新开放进料以此循环工作。超声波液位计10安装在储油间19顶部,当系统检测到超声波液位计10高位信号后自动报警,通知工人打开排油阀13将油品排出回收利用。保温器5安装在储油间19中防止油脂低温凝结而无法排出。在控制柜中设置储油记录模块和短信模块,管理员或主管部门可通过储油记录模块查询隔油器的储油数据,可通过短信模块通知油品回收部门进行回收处理而提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76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