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7558.2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训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训银 |
主分类号: | E04G7/20 | 分类号: | E04G7/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建筑 工程施工 支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设施,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脚支模架倒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所占的比例非常高 (50%以上)。这些支模架倒塌重大事故令人触目惊心,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给企业造成巨大的信誉和经济损失。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脚手架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安装不规范等都可能引发事故,但一些施工单位在脚手架搭设前没有进行设计或未能正确地设计,仅凭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制定脚手架施工方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施工设计不当会引起计算结果的很大误差,导致对脚手架结构安全性的错误估计,最终带来施工安全隐患。现代建筑的高度、跨度在不断增加,结构形态和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给施工技术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对传统的扣件式脚手架的安全可靠性也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这些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否则,悲剧还会重演。
模板支架及外防护装饰支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设施,无论是修建楼房、车间,或者是修建道路、桥梁,都离不开模板支架及外防护装饰支架。目前,通用的模板支架及外防护装饰支架是扣件将钢管纵横连接而成,可以回收多次使用。但由于钢管的长度不规范、扣件的安装位置不固定,所以,安装速度慢,调整耗费时间长,有时还需将钢管切断,方能满足支撑高度的要求,而且扣件在安装和拆除支架时容易丢失,造成不必要的损耗。支撑架立杆与横向水平杆是用扣件偏心连接,抗滑承载力低,并且受拧紧力矩的限制。碗扣式支撑架立杆及水平杆不能互用,对住宅房屋实用性较差。因此,需要开发其它结构的模板支架及外防护装饰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组件,其构造合理,几何形状规范,安装快捷,连接可靠,承载能力强,适用范围广,能充分满足房屋、桥涵、隧道、烟囱、水塔等多种建筑物的施工要求。
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组件,包括直立管、水平管、一字形双头连接螺杆和多向连接头,其特征是:
所述直立管和水平管的直径相同,内壁的两端均设有螺母或螺纹;
所述一字形双头连接螺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六角螺母、左部和右部均设有反向螺纹;
所述多向连接头至少有四个方向的连接头,各个方向连接头的轴心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各个方向连接头的内壁均设有螺母或螺纹;
所述一字形双头连接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多向连接头连接,所述一字形双头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直立管或水平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多功能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组件,还包括斜撑管,所述斜撑管的直径与直立管或水平管的直径相同,所述斜撑管内壁的两端均设有螺母或螺纹,并分别通过一字形双头连接螺杆与所述多向连接头连接。
所述的多功能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组件,还包括调节螺杆和可调螺杆顶托;
所述调节螺杆的直径与所述一字形双头连接螺杆的直径相等,所述调节螺杆的中部也固定连接有第二六角螺母、左部和右部均设有反向螺纹,并且所述调节螺杆的左部和右部的长度均大于一字形双头连接螺杆的左部和右部的长度;
所述可调螺杆顶托由凹型构件、垂直连接在凹型构件下面中心的螺杆和与螺杆配合的调节螺母构成,所述螺杆的下端部与直立管或多向连接头的竖直向上的端口配合连接。
所述的多功能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组件,其所述多向连接头包括四向连接头、五向连接头、第一六向连接头、第二六向连接头、七向连接头和九向连接头;
所述四向连接头的四个方向连接头的轴心线相交于一点,其中第一向上连头和第一向下接头的轴心线重合,第一向前接头和第一向右接头的轴心线相互垂直并与第一向上连头和第一向下接头的轴心线垂直。
进一步,所述五向连接头的五个方向连接头的轴心线相交于一点,其中第二向上连头和第二向下接头的轴心线重合,第二向左接头和第二向右接头的轴心线重合并与第二向上连头和第二向下接头的轴心线垂直,第二向前接头的轴心线既与第二向上连头和第二向下接头的轴心线垂直,又与第二向左接头和第二向右接头的轴心线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训银,未经周训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7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