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磨回料闭路循环选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7487.6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8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贤清;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融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3/10 | 分类号: | B02C23/10;B02C23/14;B02C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磨回料 闭路 循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业原料研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除铁率的立磨回料闭路循环选铁系统。
背景技术
立磨机是集细碎、烘干、粉磨、选粉、输送于一体的粉磨设备,广泛用于水泥、建材、电力、冶金、化工、非金属矿等行业的各种固体物料的粉磨和超细碎粉磨。
在生产水泥的前序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生成水泥的辅料通过立磨机进行研磨,将较大颗粒的原料研磨成较小颗粒。
在水泥辅料生成原料的矿渣中含有大量的铁,在研磨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料中的铁进行分离。传统的方法通常是采用除铁器在研磨前对原料中的铁进行一次分离,其除铁率较低,最多只能选出其中的50%-60%的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原料研磨过程中提高除铁率的立磨回料闭路循环选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原料研磨过程中的循环除铁的立磨回料闭路循环选铁系统,包括:
用于进料传输的第一传输带、设于立磨机出料口的第二传输带、及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将第二传输带输出的物料运至第一传输带;
第一传输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除铁装置;
第二传输带正上方设有第二除铁装置,第二传输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除铁装置;
提升装置与第一传输带连接处设有第四除铁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除铁装置为电磁除铁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除铁装置、第三除铁装置及第四除铁装置为干式永磁磁选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三除铁装置的干式永磁磁选机进行选铁后的粉料进入粉料仓,铁渣进入第一铁渣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升装置将粉料仓中的粉料提升至第一传输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第四除铁装置的干式永磁磁选机进行选铁后的粉料落入第一传输带,铁渣进入第二铁渣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带与立磨机之间设有以螺旋输送机,第一传输带将物料输至螺旋输送机,通过螺旋输送机将物料输入立磨机进料口。
本发明的立磨回料闭路循环选铁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立磨回料闭路循环选铁系统,将原料闭路循环传输,在传输过程中设置多到磁铁装置进行选铁,提高了除铁率,除铁率从原来的50%-60%提高到98%。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立磨回料闭路循环选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立磨回料闭路循环选铁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原料研磨过程中的循环除铁的立磨回料闭路循环选铁系统,包括: 立磨机1、用于进料传输的第一传输带2、设于立磨机1出料口的第二传输带3、提升装置4及螺旋输送机5。
第一传输带2的输入段与配料仓连接,输出端与螺旋输送机5连接,配料仓出料至第一传输带2;通过第一传输带2传输至螺旋输送机5,通过螺旋输送机5将物料输入立磨机1的进料口;送至立磨机1研磨,研磨后的物料从出料口输出,至第二传输带3;提升装置4将第二传输带3输出的物料再次运至第一传输带2。以此形成以闭合回路,不断对物料进行研磨,至合格,通过与立磨机1内腔连通的吸料装置9吸出。
如图所示,第一传输带2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除铁装置201,第二传输带3正上方设有第二除铁装置301,第二传输带3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除铁装置302;提升装置4与第一传输带2连接处设有第四除铁装置401。第二除铁装置301为电磁除铁,第一除铁装置201、第三除铁装置302及第四除铁装置401为干式永磁磁选机。
通过第三除铁装置302的干式永磁磁选机进行选铁后的粉料进入粉料仓6,铁渣进入第一铁渣仓7;提升装置4将粉料仓6中的粉料提升至第一传输带2。通过第四除铁装置401的干式永磁磁选机进行选铁后的粉料落入第一传输带2,铁渣进入第二铁渣仓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融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融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74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