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滑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6629.7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4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二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滑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滑阀,其将滑阀和电磁致动器(线性螺线管)沿轴向方向结合;特别涉及这样一种电磁滑阀,其中面向柱塞的沿轴向方向的两侧的空间间隙每个均经由滑柱的内部与排放空间连通。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JP2003-97756A
专利文献1描述了这样一种电磁滑阀,其中面向柱塞的沿轴向方向的两侧的空间间隙每个均经由滑柱内部的排油通道与排放空间连通。所述电磁滑阀将滑阀和电磁致动器沿轴向方向结合,并且具有位于滑柱中部的排油通道(沿轴向方向的通道孔),所述排油通道与排放空间连通。面向柱塞的沿轴向方向的两侧的空间间隙经由在滑柱内形成的排油通道与排放空间连通。
专利文献1的技术描述了配置为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直通道孔的进出用通道,所述进出用通道将排放油从排油通道向高磁通量密度部引导。高磁通量密度部是邻近柱塞的沿轴向方向的两侧的空间间隙中的一个,并且呈现出高磁通量密度以便向柱塞施加磁吸引力。因此,滑阀的运动使得油(排出的排放油)向排油通道排出、并且随后平顺地到达高磁通量密度部;这也允许排放油中包含的异物容易地到达高磁通量密度部。
由于高磁通量密度部提供高磁通量密度,因此其易于受异物的影响。到达高磁通量密度部的异物可能牵涉柱塞中的滑动磨损或滑动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滑阀,其帮助防止异物到达易于受异物影响的高磁通量密度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电磁滑阀配置为包括电磁致动器和沿轴向方向与所述电磁致动器结合的滑阀。电磁致动器包括通过磁力向轴向方向驱动的柱塞。滑阀包括通过柱塞向轴向方向驱动的滑柱。柱塞的两个轴向侧每个均面向各自的空间间隙,所述各自的空间间隙经由在滑柱内形成的排油通道与排放空间连通。空间间隙中的一个是具有高磁通量并向柱塞提供磁吸引力的高磁通量密度部。从排油通道向高磁通量密度部引导的排放油被(i)管状件、(ii)中空轴、和(iii)环状套圈所阻碍。管状件以贯穿的方式配置在滑柱的一端,所述滑柱的一端是位于管状件面向电磁致动器的一侧。中空轴具有中空的内部并且配置为夹在柱塞与滑柱之间。环状套圈增加柱塞的磁吸引力。
在上述配置下,排放油从排油通道向高磁通量密度部的流动能够被在滑柱端部处的管状件、位于柱塞与滑柱之间的中空轴、和用于加强柱塞的磁吸引力的“套圈”所抑制或阻挡。这能帮助防止异物到达易于受异物影响的高磁通量密度部。这导致减小柱塞中的滑动磨损和滑动缺陷并且提高电磁滑阀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根据如下所做的详述并且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控油阀沿轴向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控油阀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变阀正时装置的示意图;并且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控油阀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附图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应注意的是,尽管图1展示了“前”在左手侧和“后”在右手侧,但是所述前后方向仅用于解释并且不限制实际安装或装配的方向。
[第一实施例]
将结合图1至图3解释第一实施例。这个实施例针对液压VVT(可变阀门正时装置)的OCV(控油阀)。
(VVT的解释)
VVT安装在用于车辆行驶的发动机中。VVT包括:(i)VCT(可变凸轮轴正时机构)2,其附连至凸轮轴以便无级改变凸轮轴的提前角从而无级改变阀的开关正时;(ii)利用OCV1来执行VCT2的液压控制的液压回路3;和(iii)电气地控制OCV1的ECU(发动机控制单元)4。
VCT2包括与发动机的曲轴同步旋转的靴形外壳5,和与凸轮轴一体地旋转的叶片转子6。相对于靴形外壳5驱动叶片转子6允许凸轮轴在提前角侧或滞后角侧改变。
叶片转子6相对于靴形外壳5在预定角度内可旋转。叶片转子6包括将靴形外壳5的内部空间分为提前角室α和滞后角室β的叶片6a。提前角室α和滞后角室β是用于将叶片6a分别向提前角侧和滞后角侧驱动的油压室。
(液压回路3的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66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钢中空多孔枋管
- 下一篇:复合发泡外墙防火隔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