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记本CPU连接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46593.2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9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新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43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 cpu 连接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PU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笔记本CPU连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笔记本CPU安装都是直接将CPU支架焊接在电路板上,由于有的电路板某些部位不良,就导致整个电路板报废,此时CPU要想从电路板上卸下或者更换就很麻烦,还会导致电路板和CPU的损坏,造成电路板维修,有用部件的拆卸很麻烦,浪费人工,且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笔记本CPU连接固定装置,该笔记本CPU连接固定装置便于笔记本上CPU的安装与拆卸。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笔记本CPU连接固定装置,包括本体和柱体,所述平面结构的本体上固设有至少三个柱体,柱体能够通过连接件与笔记本CPU支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体内侧设有螺纹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体螺纹孔开口处呈外侧 直径大于内侧直径的喇叭状开口。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为框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体数量为四个分别分布于主体的四个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体与本体通过铆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柱体与本体通过在本体位于柱体周围嵌入多个凹坑(3)的方式铆合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凹坑呈圆形结构均匀分布于柱体圆周外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本体固定在笔记本的电路板上,然后将CPU通过连接件与柱体连接固定在本体上,实现了CPU的快速安装、拆卸,使用方便,更换CPU不会损坏电路板。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笔记本CPU连接固定装置,包括本体1和柱体2,所述平面结构的本体1上固设有至少三个柱体2,柱体2能够通过连接件与笔记本CPU支架固定连接,可通过连接件直接将安装有CPU的笔记本CPU支架与柱体2连接,实现了 CPU的快速安装与拆卸,且更换CPU时不会损坏电路板。
所述柱体2内侧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即可实现笔记本CPU支架的固定。
所述柱体2螺纹孔开口处呈外侧直径大于内侧直径的喇叭状开口。
所述本体1为框状结构,该结构使CPU和电路板之间形成空隙,有利于散热。
所述柱体2数量为四个分别分布于主体的四个角。
所述柱体2与本体1通过铆合连接,当然也可以焊接或者采用螺栓和螺母连接方式。
柱体2与本体1通过在本体1位于柱体2周围嵌入多个凹坑3的方式铆合固定,柱体2铆合后,在柱体2周围嵌入凹坑,使本体1用于铆合柱体2的孔内缩变形,可以提高柱体2与本体1的铆合强度,避免柱体2受到震动脱落。
所述多个凹坑呈圆形结构均匀分布于柱体2圆周外侧,柱体2四周受铆合力均匀,保证铆合牢固,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新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新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6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