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成形电脑针织横机复合针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6337.3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1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俞云泉;俞峰;方园;张鑫君;程志江;赵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县大纬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5/06 | 分类号: | D04B35/0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81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 电脑 针织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电脑针织横机复合针,尤其涉及一种全成形电脑针织横机复合针。
背景技术
要实现高档针织毛衫产品多样化的生产要求,单靠普通电脑横机编织的平针、集圈或浮线等花色组织结构无法满足全成形毛衫产品的编织要求。通常普通电脑横机所编织出来的毛衫衣片,必须要在缝合机上进行衣片缝合形成完整的毛衫。为了实现毛衫织物在电脑横机上一次成形编织,则必须要在电脑横机中配置一种适合全成形编织的复合针,使它在三角和沉降片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毛衫收放针成形编织及衣片的自动衔接,完成全成形毛衫产品的编织。这种采用经特殊结构设计的全成形电脑针织横机复合针,不仅解决了普通电脑横机无法完成衣片之间的衔接问题,而且克服了全成形编织的难题,因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CNl00485105C中公开了一种特殊移圈针,线圈的转移通过具有针舌和移圈弹簧的移圈针来实现,移圈弹簧配合安装在主移圈针上,通过移圈弹簧的簧胸与主移圈针针胸间的相对滑移,移圈弹簧可以从成圈位置转移到移圈位置,从而实现线圈转移功能。
CN1470697A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类似的移圈针,它具有单个针体,同时针体具有两个相对配置部位,一个平面侧结构的侧缘以及一个用于容纳移圈弹簧的固定部段,固定部段设有一个槽缝,移圈弹簧嵌在其中,以减小针在针槽中的侧向偏移。
然而上述结构的移圈针主要是通过针舌或类似针舌功能的移圈弹簧与主移圈针配合实现线圈转移,但由于全成形移圈过程是一个高速、精确的过程,尤其是编织三角等与移圈针针体之间会频繁的发生高速相对运动,在冲击过程中,冲击力对正常的编制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从而移圈以及整体编织工作无法正常、平稳的进行,专利CN1470697A中虽然通过槽缝的设置,减少针体在针槽中的侧向偏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偏移程度,但因针体与针槽的相对移动位移较大,因此这种改善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移圈及编制工作不稳定的问题。
有基于此,作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移圈和编制过程的不稳定性,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全成形编织工艺要求、结构设计简捷、工作运行稳定的全成形电脑横机复合针。
因此,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
全成形电脑横机复合针,包括针杆和针芯,所述的针杆依次由针钩、连结部和针尾,针钩、连接部和针尾一体制造而成,针尾设置有导向槽,针杆通过导向槽与底脚针相连;针芯依次包括线圈转移部、滑动部和芯体,芯体的尾部设置有针踵,针踵与滑动部之间的芯体上设置有U形槽;针杆与针芯复合安装,滑动部嵌合在连接部内,针芯通过滑动部可在针杆的连接部内滑动,且针钩位于线圈转移部一端,针尾位于针踵所在一端。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如下:
所述的针钩包括钩部和由钩部过渡延伸出来的颈部,颈部朝连接部方向向上延伸凸起形成握持线圈的握持部。较优的,握持部为圆弧凸起结构。
所述的连接部为槽型结构,握持部位于槽型结构内靠近针钩的一边,握持部的长度比连接部的长度短11.25mm。较优的,槽型结构由前导槽和后导槽构成,前导槽位于针钩一边,前导槽与后导槽部分重叠,且前导槽最前端与针钩的距离小于握持部与针钩的距离;后导槽位于靠近导向槽的一边。
所述的线圈转移部为芯体向远离滑动部的方向延伸形成的阶梯型结构,沿芯体竖直轴线向下凹陷形成平台一,平台一再向下凹陷形成平台二。较优的,沿平台一水平平面向芯体内凹陷形成上凹口;平台二的端部为针芯与针杆的闭合点,闭合点为变截面圆锥形。
所述的导向槽的槽长L1为14.50mm~15.50mm,槽高h为2.30mm~2.35mm。
所述的针芯上设置有与导向槽配合使用的导脚片,导脚片的长度L2为13.5~14.5mm,高度与导向槽相配置即可。
在成形编织过程中,复合针针体的针踵与编织三角作用瞬间将产生运动冲击,在受到冲击的瞬间,复合针的受力情况非常很复杂,冲击力的出现将对复合针正常编织运动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冲击力的绝对值越大,对正常编织运动的干扰也越大。因而,织针的结构设计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成形电脑针织横机复合针的特殊结构设计能满足正常编织的要求。本发明复合针设计的具体工作原理及理论基础分析如下:
1.复合针瞬态的冲击力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县大纬针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县大纬针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63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