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桑园套种竹荪立体栽培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3624.9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6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顺;司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万顺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园 套种 竹荪 立体 栽培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套种竹荪的栽培技术,特别是一种桑园套种竹荪立体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江苏丰县地区为古黄河改道后冲刷、淤积形成的平原地带,土层均是从古黄河上游数千公里冲刷下来的淤泥细沙石等淤积而成,土质沙壤层,透气性特别好,土层中富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营养肥料,因此土壤非常肥沃。另外,丰县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竹荪的生长。
竹荪俗称竹菌、竹笙、网纱菌,是食用菌中的珍品,素有“真菌皇后”之美誉,古时作为贡品,专供宫廷做御膳使用。竹荪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糖物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防腐的功效。另外,竹荪在医学领域也被证明具有减肥、保健及补益功能,并能防癌治癌。但是,竹荪生长环境特殊,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也相对严苛:其培养料的含水量必须在60%~70%,菌丝生长完全不需要阳光,子实体分化发育时不能被阳光直射,需要高湿、遮荫等条件,所以竹荪的栽培和生产都受到了很大限制。
近年来,人们一直对竹荪的种植进行研究探索,试图找出一种适合竹荪生产发展的模式。最终,我们通过对竹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终于摸索出了桑园套种竹荪的栽培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竹荪生长受限制,桑园单位面积产量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桑园套种竹荪立体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在每年春季桑芽伸展后,开始对培养料 及菌种进行播种,茂密的叶片为竹荪蛋遮荫保湿,使其不受阳光直射,从而能够正常的生长;另外,收获后的竹荪培养料是很好的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促使桑叶茁壮成长,桑枝收获后,可以制作培养料,用来继续生产竹荪,建立了良性循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桑园套种竹荪立体栽培技术为:
1.将春伐后的桑枝条晒干备用;
2.将60%~80%的桑枝条与10%~30%的竹枝叶混合并粉碎,然后加入石灰浸透,建堆闷1天~2天,再拌入米糠、麦麸、白糖;
3.桑树的行距是1.6m~2.0m,株距是0.35m~0.5m,可在中间留0.3m的走道,两边分别挖出上宽下窄的畦床,上宽0.5m~0.7m的畦床,深0.4m,底宽0.4m~0.6m;
4.在畦内分别铺上2层培养料和2层菌种,最后覆土、压实,呈龟背形;
5.然后根据竹荪对生长条件的需要,采取覆草、喷水等管理措施,当竹荪的子实体菌裙达到最大张度时进行采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桑园套种竹荪立体栽培技术是在每年春季桑芽伸展后,开始对培养料及菌种进行播种,茂密的叶片为竹荪蛋遮荫保湿,使其不受阳光直射,从而能够正常的生长;另外,收获后的竹荪培养料是很好的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促使桑叶茁壮成长,桑枝收获后,可以制作培养料,用来继续生产竹荪,建立了良性循环。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1.将春伐后的桑枝条晒干备用;
2.将70%的桑枝条与20%的竹枝叶混合并粉碎,然后加入石灰浸透,建堆闷2天, 再拌入米糠、麦麸、白糖;
3.选择在一行距为1.6m、株距为0.45m、成园6年的2亩桑园里进行实施,中间留0.3m的走道,两边分别挖出上宽0.5m,下宽0.4m,深0.4m的梯形畦床,上畦边离桑株0.15m;
4.在畦内分别铺上2层培养料和2层菌种,最后覆土、压实,呈龟背形;
5.然后根据竹荪对生长条件的需要,采取覆草、喷水等管理措施,当竹荪的子实体菌裙达到最大张度时进行采收;调查统计数据如表1:
表1.桑田套种竹荪产值调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万顺,未经刘万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36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随机噪声的校正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输送装置和切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