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激产生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2599.2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4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佐古曜一郎;斋藤麻衣子;平林崇之;酒井秀树;中村隆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6 | 分类号: | A61B5/06;A61B5/07;A61B17/9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于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激 产生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刺激产生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已知被导入测试对象的身体的胶囊型医疗设备。作为这种胶囊型医疗设备,已知对体内的各个部位随机成像,从体内采集样本等的胶囊型医疗设备;或者诸如JP2007-14634A和JP2005-204806A中公开的通过停留在体腔内来逐步观察规定部位的胶囊型医疗设备。
发明内容
然而,这些都没有提出在体腔内产生用于促进脂肪燃烧的刺激。
从而,本公开提出了能够促进脂肪燃烧的刺激产生设备。
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刺激产生设备,包含刺激产生部,该刺激产生部在体腔内,在脂肪或者饱食中枢中提供用于促进脂肪的燃烧的刺激。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能够促进脂肪燃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脂肪燃烧系统的概述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胶囊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胶囊的动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棕色脂肪细胞聚集的部位的示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内窥镜型医疗设备的示图;
图6是示出包含在根据第二变形例的脂肪燃烧系统的胶囊型医疗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刺激设定屏幕的示例的示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脂肪燃烧系统的动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脂肪燃烧系统的概述的示图;以及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胶囊型医疗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该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实质相同的功能和构造的构成要素被标注了相同的参考标记,并且省略对这些构成要素的重复解释。
将基于下面顺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例
1-1.概述
1-2.胶囊的配置
1-3.动作处理
1-4.变形例
2.第二实施例
2-1.概述
2-2胶囊的配置
3.结论
<1.第一实施例>
[1-1.概述]
首先,参考图1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脂肪燃烧系统的概述。如图1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脂肪燃烧系统中,导入测试对象的体腔内的胶囊型医疗设备1(刺激产生设备)能够通过对体腔内包含规定的脂肪的范围提供刺激来促进脂肪燃烧。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胶囊型医疗设备1(下文称作胶囊1)可以被导入血管内或者消化器官内。
(背景)
此处,人体中有60兆个细胞,这些细胞中的一种类型是脂肪细胞,它执行脂肪的合成、分解和积蓄。此外,在脂肪细胞中已知“白色脂肪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这两种类型。“白色脂肪细胞”具有的特性是在体内积蓄大量的脂肪能量作为中性脂肪,是产生肥胖的原因。另一方面,“棕色脂肪细胞”不同于白色脂肪细胞,具有的特性是燃烧在体内积蓄的过量中性脂肪,作为能量释放。
因此,棕色脂肪细胞越活跃,会越消耗身体脂肪。接下来,简要说明直到棕色脂肪细胞活跃时的一般过程。
首先,当额外的能量成为中性脂肪并积蓄在白色脂肪细胞中时,会从脂肪组织分泌称作瘦素的激素。瘦素经由位于大脑的下丘脑的瘦素受体作用于大脑,抑制摄食中枢,并刺激饱食中枢。由此,人由于饱胀感而节制进食。此外,已经接收瘦素的信号的大脑向交感神经传输信号以消耗额外的能量。通过该接收,棕色脂肪细胞的运行被激活,中性脂肪被燃烧并作为能量释放。
棕色脂肪细胞的这样的运行存在大的个体差异,其中棕色脂肪细胞的运行活跃的人即使多吃了一点,也具有脂肪被转换为能量的倾向,并且不容易变胖;而棕色脂肪细胞的运行较差的人具有额外的能量停留在体内作为体内脂肪的倾向,身体容易变冷,并容易变胖。
然而,即使棕色脂肪细胞的运行有强烈的个体差异,也可以通过使棕色脂肪细胞冷却来提供刺激,而使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一般已提出了诸如“游泳”或者“洗冷水浴”等方法作为使棕色脂肪细胞冷却的方法,但可能需要去游泳池或者去洗澡,并且这些都不能立即且方便地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5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